区块链

互联网走向集权,区块链或可治其弊病

眼下,互联网在走向封闭、垄断、堕落以及滥用私权。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是否可以解决信任问题,完善问责机制? 过去20年,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无疑是令人振奋和惊喜的。纵然充满色情、暴力、赌博、犯罪信息,而我们还是相信互联网是进步的。但是,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互联网在走向封闭、垄断、堕落以及滥用私权。 网曝华住旗下酒店用户数据信息在暗网交易,泄露数据涉及到1.3亿人;乐清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遭遇司机奸杀,滴滴打车陷入“罪与罚”的舆论审判;自如、蛋壳因抬高租房价格引发民愤被声讨;P2P互联网金融频频暴雷潜藏巨大社会风险;在互联网公益众筹项目中,骗捐、诈捐等乱象频发…… 还记得,互联网曾为我们唱出自由的宣言,如今他在走向集权。谷歌当年的口号是“不作恶”,反应了互联网权力的可怕一面,可惜这一互联网的教条性准备已被移除。不仅是中国,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力是惊人的,互联网企业权力隐藏在我们身边,“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或控制着选举、消费和出行。 如何解决互联网现在的弊端,区块链技术,或许是一个杀手锏。 区块链的药方:一是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二是通证。 区块链网络是一个无人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私人数字资产或数据被记录在账本之中,可以完全做到资产私有化确权。“你的就是你的,谁也拿不走”,这一进步无疑是革命性的。在区块链网络中,没有中心化网络复制私人数字资产,没有人可以篡改私人资产,进而打破数据垄断,规避数据侵权。区块链网络,几乎能够同时满足数字资产全球化流通、私有化确权、私密化保护三大需求,解决数据侵权、数据安全、数据垄断三大问题。 在区块链中,通证是一种权益集合凭证,且保护用户的权益不被剥夺。通证经济,是对权益的再分配、再激励,具有分权、降维和流动性特征。通证的存在,特别是多通证,实际上在分化互联网数据霸权、垄断霸权和金融霸权。没有通证授权,互联网无法获取用户数据,变成无源之水。用户通证,还有可能具备一定的决策权、建议权、监督权和听证权,更大限度地防止权力滥用和技术“作恶”。 区块链技术,由于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区块链可以解决信任问题,完善问责机制。

比特币真的不可替代吗?

区块链创造的“自然共识”,证明了在信用本源方面,优于任何的“世俗共识”。“世俗共识”在货币领域的代表,是法定货币。“自然共识”在货币领域的第一个创新尝试,是加密货币。 虽然从信用本源看加密货币完胜了法定货币,但是,是否为“用户”接受,特别是能够被“多少”用户使用,仍需经过“世俗共识”这道门槛。 加密货币所拥有的“自然共识”,是否可以符合逻辑地演化成普遍的“世俗共识”呢? 比特币因为总量有限,挖矿行为对应真实成本,因此被喻为“数字黄金”。 那么,各种分叉的比特币,如BCH(比特币现金)、BTG(比特币黄金)、BTD(比特币钻石),还有以太币、瑞波币、莱特币等林林总总的各类加密货币,甚至代币,种类包括了数十、百、千种原生币、山寨币、衍生币。它们是什么呢? 其实,所有的加密货币,即使数千种“山寨币”,“自然共识”的本源都和比特币是完全等同的。 如果人类确实拥有数千品种的金子,“黄色”或是因为最早被发现、最早被使用、历史最悠久,或是因为崇拜导致,能够在各类金子中脱颖而出,这种世俗共识建立的过程,在初期阶段,特别类似于宗教。 从技术角度来讲,所有的虚拟货币加在一起,其数量是无限的,从而失去了总量有限的前提假设——除非达成了“世俗”的某种共识,导致足够多的人坚持使用某个或某几个特定的加密货币,才能使总量有限这个前提回归现实。 目前正处于加密货币的早期,比特币现象类似于一种宗教现象。这种世俗崇拜能够传播多远、延续多久,直接影响了比特币短期的价格走向。 在正常预期下,加密货币家族会经历自身的演变和迭代,使其合理性和实用性不断地提升。这意味着崇拜和信仰的色彩会下降,实用主义要素会上升,生态的优势将成为主导。 其实,生态优势已经出现了,比如交易所支持哪类加密货币的交易,代币可以在哪里进行发行,系统运行于什么平台。但这种生态还非常初级,难以称得上是强大的生态闭环。 因此,比特币并非是至高无上、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神物,而将遵从于“世俗”的优胜劣汰。

比特币的混币交易

混币交易(coinjoin),说白了就是几个互不相干的人,把互不相干的交易放到一个交易中,那么在外人看来,就不知道到底哪一个input对应了哪一个output,从而无法准确知道谁花钱干了什么。 混币交易的目的: 通过查询区块链,你的交易对手(之前付过钱给你)掌握了你的比特币地址,可以看到你把这些钱花在什么地方,花了多少,还剩多少,甚至可以分析出你其他的比特币地址。 所以, 你每次都换地址,也只能增加对方分析的复杂度。 所以,如果A想要保护自己的隐私,让绝大多数人看不出A把钱花在哪儿了,花了多少,还剩多少,就可以利用混币交易。 混币交易的过程: 1. A通过Tor等匿名服务,在IRC聊天室中认识了B,C等人,他们也有类似的隐私权的需求。 2. ABC每人从钱包中找出包含同等金额比特币(比如100mBTC)的UTXO,并制造一个自己的新的公钥。 3. BC把UTXO信息和公钥散列给A(本例中A是组织者,并且是匿名的)。 4. A构造一个交易,把所有UTXO作为输入(共300mBTC),然后把输出平均分给ABC的公钥散列。 5. A用SIGHASH_ALL模式来签名A提供的UTXO,然后给B;B同样签名,然后给C; C同样签名,然后就可以发布到公开的网络中让所有人看到。 这样,除了ABC之外,没人能分辨到底哪个输出是谁的,也就无法跟踪之后的消费。如果大量进行混币交易,会极大的提高追踪难度。 注意: 如果追踪者愿意花时间来一个一个排查,还是可以找出A的消费内容,所以只是相对的隐私性 。 另外,还有一种替代方法,就是A待在聊天室,等待有另外购买需求的B(花钱目的,金额,对手都可以不同)出现,然后构造一个混和交易,也可以让第三者无法分辨谁付钱到哪儿。这样可以省下混币交易的费用,甚至因为合并交易节省了字节数可以缩小本来就需要的交易费。 在实际的应用中, 真正想混币的,主要是一些非法交易的使用者, 他们多数会利用所谓的暗网混币器。 这种混币器不但把数量极多的各种合法非法交易混在一起,而且会采用延迟交易的办法,比如对第N笔交易,把其输入用于支付第N-1笔交易,而把第N+1笔交易的输入用来支付第N笔交易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