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请敬畏一切生命,敬畏大自然

↑点击上方“古代神话杂谈”关注我们 这人间,最风尘、最苍茫、也最无情,明明给了我们栖身的角落,人们的心却难以满足。如果这次病毒放过了人类希望人类也能放过野生动物! 大自然不需要人类而人类需要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敬畏一切生命,尊重大自然!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人类并没有高级多少。 1、人类,把我的鱼鳍还给我 2、人类,把我的鹿角还给我 3、人类,把我的牙齿还给我 4、人类,把我的角还给我 5、人类,把我的鳞片还给我 6、人类,你为什么要伤害我? 7、人类,把我的生命还给我 ·END· ————————————————————————– 内容取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微信号:xiyang1011 若资源无法下载或其他问题,请加小编微信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在武汉的男朋友 发来了一份“遗书”

↑点击上方“古代神话杂谈”关注我们 转载来源:路哥曰 肺炎无情人间有情 瘟疫的可怕,就可怕在它和地震海啸不同, 它不仅仅是一场天灾, 更是一场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它可怕在对身体的损害, 更可怕在人心上的分化。 ·END· ————————————————————————– 内容取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微信号:xiyang1011 若资源无法下载或其他问题,请加小编微信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一只蝙蝠的自述:别再玩命吃野味了

↑点击上方“古代神话杂谈”关注我们 来源:少女兔 | ID:iiilass 转载请联系原平台 人类不能吃什么食物 在《圣经》利未记中 已经写得非常清楚了 不可吃的乃是:雕、狗头雕、红头雕 鹞鹰、小鹰与其类;乌鸦与其类;鸵鸟 夜鹰、鱼鹰、鹰与其类;鸮鸟、鸬鹚 猫头鹰、角鸱、鹈鹕、秃雕、鹳 鹭鸶与其类;戴鵀 与蝙蝠 以上这些野生动物 都是不洁净的,有极高的卫生风险 Blessed is the man who always fears the LORD, but he who hardens his heart falls into trouble. 常存敬畏的,便为有福; 心存刚硬的,必陷在祸患里。 《圣经 • 箴言》 ·END· ————————————————————————– 内容取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微信号:xiyang1011 若资源无法下载或其他问题,请加小编微信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不幸与不义

你好,学术星人 微信公众号:学术星球 作者:拙棘 本号原创首发 一场灾难,到底是不幸还是不义?这一问题非常重要。如果是不幸,那我们只能自己认命;如果是不义,那我们有理由谴责抗议。 区分不幸与不义的一般判断标准是,如果灾难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比如火山爆发、海啸、洪灾——那它就是不幸;如果它是人为引发的,那它就是不义。 但这一分界线太过模糊,且会不断变迁。如果技术手段足够发达,我们有理由期待相关部门能对自然灾难作出准确预警,但它们却没有尽到预警责任,那么这种自然灾难事实上就是人为引发的。而在古代,这类自然灾难就是纯粹的不幸,因为受制于技术手段,任何古人面对这类灾难都是无能为力的。 有时候,灾难的发生原因并不那么重要。当灾难发生时,有没有预案,有没有投入资源积极救助,这将极大地影响灾难的影响范围。当灾难发生时,相比追究灾难的起因,更重要的是考虑控制灾难的影响。一场自然灾难,如果事后因为人为懈怠而扩大影响,那它就由不幸转变为了不义。 相关责任人推卸责任的基本路数就是将不义包装成不幸,强调自己已经做了能做的一切,有些事情无法预料,资源不够调配。 但有时候,某一重大灾难可能确实没有什么特别严重的责任人可供追究,因为它是由许许多多人的许许多多琐碎行为一起造成的,没有人要为它负特别的责任,没有谁是特别突出的责任人,大家只是做了平常之事,而巨大的灾难因此而出现了。当灾难发生时,我们总是想找个人来责怪,如果实在没有谁可责怪,就会咒骂老天为何如此不公。 也许,当灾难发生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平和的心境,不要因为想发泄情绪而随便把责任归到别人头上,也不要在感天动地的宣传中忘记、放过真正的责任人。而最重要的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防灾减灾上去。

现代人的幸福和古代人的幸福

你好,学术星人 微信公众号:学术星球 作者:中摇 本号原创首发 当一个现代人拿起笔来去写一篇关于幸福的文章时,通常他会列出一个清单:生命、自由、和平、财产……就像现代社会的那些设计者如洛克、卢梭所做的那样。现代人的幸福论是要回答“我如何能够得到”,其实质是由“欲望+满足”的结构组成;而古代人的幸福论是由“我如何值得得到”这个问题构成。对现代人来说,“幸福”几乎等同于“快乐”,而“快乐”大致等同于“得到更多”。而在古代人看来,一个人能否幸福,首要的问题不是他的是否有能力得到更多,而是他的德性如何,即他是否配得到那些东西。 现代那些幸福学问,若不是要教人们如何提高“能力”,以获得更多,就是教人们调节的欲望,以满足当前所得。现代人有幸福论,其核心词汇是“能力”。而古代人是否也有幸福论呢?同现代一样,古代不是一体的,并且古代是个比现代更具历时性的东西,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与现代幸福论对应的,所谓的“目的论”或者说“至善论”非常占据重要地位,其核心词汇是“德性”。古代人并不直接去问一个人如何能够幸福,因为孤立的个体并不足以谈论这些问题。 在古代人的世界中,除了人,还有神。神的本质是一种“超人”,它是不满足自身样态的人创造的某种标准,代表人的完满的理想。由于神的这种特性,人并不能脱离神而谈论自己的命运和生活。实际上,古代人更喜欢谈论的是人的“完满”,作为人,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完满”,人的目的就是获得“完满”。 如何获得完满?在古代人的解决方案中,我们大致可以分出两类,一类是宗教的方案,即将“神”作为“人”的理想,将彼岸作为此岸的方向,在地上之国和上帝之城划出泾渭分明的界限(典型是犹太-基督教世界);一类是世俗的方案,即基本立足于现世中的人与事,通过建立“事功”来获得完满(典型是孔孟-儒家世界)。无论是宗教的还是世俗的方案,古代人关心的幸福不是“一个人如何能够得到多少”这个问题,而是“一个人如何值得获得什么”。这所谓的“完满”,在不同的语境里,简直五花八门,这里无意去做学术的探讨。我们可以粗略地指出,一个“完满”的人是一个有“德性”的人。(对此,我并无系统的阅读,我得益于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施特劳斯《迈蒙尼德论政治科学》(收入《什么是政治哲学》)、《哲学与神学的关系》(收入《苏格拉底问题》。) 在古代人的眼中,人生而不平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都是建立在人是生而不平等的基本认识上的,这应该是众所周知的。古代先贤眼里的人民是良莠不齐的树苗,有的最终成为参天大树,有的终其一生只能是灌木丛林,但那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本性的问题。那种成为参天大树的树苗,是所有人中的一类符合某种“目的”或“至善”的人群,在古代中国,这种人叫做“君子”。君子必须是修身养性的人。儒家的基本目标之一是使人变成君子,也就是立足于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例如孔子并不认为君子完全是后天培养的,“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论语·雍也》)古代的“幸福论”首先要问的不是一个人能够得到什么,而是问一个人知否值得得到什么。当一个古代人感到自己不幸时,他常常会不自觉地追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德性,而不是首先去问自己是否能力不足。所以当施特劳斯在《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中说活跃在16世纪佛罗伦萨的政治家、思想家、刺客马基雅维里是古代向现代转变的关键人物之一,他说的的确有道理。马基雅维里放弃了古代人之前对人的那种完满或超越的想法,认为既然它很难实现,那就将它们当做一种不合实际的东西丢掉,我们通过降低自己的目标而获得成功,这是马基雅维里思想的核心之一。 在现代人的语境中,“人是生而平等的”。至于为什么现代人得出与古代人如何截然相反的判断,并且明眼人几乎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个反事实的概念,只能从人就是神这个判断来理解。启蒙时期的社会契约论已经将这个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们描绘的这个世界里,所有伟大的事物都是人创造的,所有的人类事务都是为了人的幸福而服务。社会契约论家将前社会、前国家的状态叫做自然状态。自然状态绝不是单纯的没有政府、没有权力的无政府状态。从这些作家的描述里,我们感到,假使我们能够像上帝一样俯视着生活在地球这个动物园的话,我们将发现,这个动物园里生活着一群自“自命不凡”的人,之所以说他们自命不凡,是因为他们就是神。这里每个人个体都绝对地不隶属于任何其他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凭借他自己的理性判断而有权力杀死他认为是“不正义”的人。可以说,“动物园”里生活的是一群“上帝”,或者说是上帝的“分身”。洛克在《政府论》里讲到自然状态中的人可以任意杀死自己认为不义的人,他凭借的是理性,而理性是上帝赋予的;自然状态下的人可以通过先占的事实获得“财产”这种东西,他的理由如下——自然是上帝对人类的赐予,上帝的意志也要人们能够好好利用和开发。总之,一切都唯一和直接诉诸于上帝。现在每个人都成为那个已经足够虚无缥缈的上帝的“分身”。 现代社会的基本构想决不是绝对的世俗,其实也是绝对的宗教,因为它吊诡地将这两者合并起来了。只不过,现代人不需要去寻找超越自我的“神”,因为他们自身就是“神”。在社会契约论构建的国家中,国家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在这里保证人能够充分满足自己的欲望。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城邦的目的是使人过上优良的生活,他的意思是,国家是有一个至善的目的,因而古代国家承担着一种教化的功能,这意味着人性需要提升和拔高。但这种思想在现代语境里已经变得不合时宜:国家不再有古代人心中那种高于人的的品性;相反,现代国家是比人要低级的工具。现代国家权力机构不过是“代理人”(agency),是为上帝般的人服务的机构。 现在让我们回到主题上来。作为一个现代人,当他谈论幸福,他究竟在谈论什么?我们不能忽略种种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作家对人类这三百年的历程和状态所作的描述和解释。悲观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创造进化论、意义的沦陷、消费主义、异化与物化、单向度的人…… 一方面,政治家在话筒前声嘶力竭喊出下一个幸福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是哲学家在书斋里对人类的命运摇头晃脑、唉声叹气。在荧幕前一直笑个不停的综艺明星们的背后,是“做人一定要快乐”的市民社会——在这矮化了的市民社会里,人们发现自己一方面极度想要幸福,但却并不能有所安定。 他们之所以难以安定,之所以为自己得到太少而不甘、愤怒、忧伤,是因为他们只以为自己不够幸运,或者不够努力,他们从未去想过自己是否值得得到那些东西,他们从未被如此教导:人并不一定生而平等,因而人也并不是同质的,每个人都因充分实现自己的独特的“潜能”从而感到幸福,而不是整齐划一地去向外物寻找自己的依据。 站在物欲横流大河岸边,贫穷的人愤怒地诅咒着富人、官员、政府和那些奴颜婢膝的知识分子。革命的火焰始终在蔓延,整个现代社会就是一座活火山。

不合逻辑的逻辑——防疫时期的弱地方政府行为

图片来自网络 你好,学术星人 微信公众号:学术星球 作者:张雯闻(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公共管理研究(ID:cpar2016),已获授权 我是湖北人,准确地说,恩施州建始县人。荆楚一省,生活着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疫情的高低起伏,分外揪心。疫情出,周市长频繁在电视露面,他操着熟悉的乡音,接受央视采访。解释百步亭事件时,说不唏嘘,那一定是自我欺骗。 我大概经历了这样的心路历程,一开始对武汉及湖北省政府无比信任,说可防可控就一定是这样的。我有诸多在湖北工作的亲友,大概消息来路比许多人还要在广一些。 疫情初期,我有卫生部门工作的亲戚,语气轻松,叮嘱我务必不要担心,正常生活即可;也有在一线的,同济医院实习12月返乡的堂妹,她倒是比官员亲戚讲的严峻些,但仍然乐观。以至于我们讨论要不要囤口罩时,告知N95口罩的价格,我俩一致决定,那就算了吧!实在太贵,应该用到这个级别口罩的机会也不大吧! 对了,还有一位在医疗相关部门工作的挚友,疫情一出,我们讨论,她一句话就让我吃了定心丸:“放心吧!全中国最好的病毒实验室P4在武汉呢!”这个潜台词就是,如果武汉都搞不定,那别的地方只怕更难吧! 再下来,看着风云变幻的数字,觉得整个武汉市乃至湖北省政府都糟糕透了。是没有吃过非典的亏吗?怎么可以这样不负责任!我们广东上升到一级戒备,湖北居然还是二级? 看看周市长的采访,什么!百步亭还有万家宴!什么!23号还有团拜会!湖北省的决策层脑袋都让驴踢了吗?看看广东省政府、浙江省政府都做了什么!我泱泱大湖北,到底做了什么? 我是一名社会科学的研究者,长期与舆论、数字打交通,我的专业直觉告诉我,事出反常必有妖。我长期从事教育政策研究,经常与各级政府教育部门打交道。我认可中国政府官员的素质,相信他们的智慧。 虽然网络世界充满了各自恶毒的揣度,但我认为并没有官员拿这种事情来赌乌纱帽。我们也看到了实际上的结果,这对他们的仕途而言有害而无益。那么,更重要的原因可能要到我们的体制机制,尤其是整个国家机器的运作层面。 好在无论如何我们还是有靠谱的官宣和权威媒体,在三联、澎湃、财新的文章里,在官方公布的数据线索里,我尝试着理解武汉市政府,理解湖北省政府。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与困在恩施州的亲朋好友保持联系,互相宽慰,也让我知道了疫情防控之下,更多基层政府,尤其是灯下黑的武汉周边城市——恩施州、市乃至乡、村级政府的行为。 我尝试提出“弱地方政府行为逻辑”的概念,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当下湖北各级各类政府及其行为。与此同时,我希望为当前基层尤其是行政最末端的村级政府防控疫情提供适当的建议。 01. 弱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 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作为一名网瘾中年,还在朋友圈看了同事的转发,标题曰《不得不说浙江的效率真是甩出了湖北几条街》。我所在的广东已经在考虑疫情过后的生产恢复工作,出台了带薪假期等相关规定。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广东、浙江拉了一级警报,疫情最严重的湖北却是二级? 《柳叶刀》最新发表的文章显示,1月4日就已发现人传人现象,隔离观察病例41例,其中第一例患者无明显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武汉市政府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无视这样的事实吧! 理解广东、浙江和湖北三省的政府,我们不妨审视这几个省的江湖地位。广东自不必说,改革开放最前沿,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浙江呢?读书时代看倪志伟教授所著《自下而上的变革:中国市场的转型》,对浙江民间超强的中央游说能力和超强的地方自由裁量权有深刻的印象。所以,广东政府官员有“改革开放经验在广东,深化全在江浙沪”的说法。我专注的教育政策领域,中高考改革、课程改革,哪一项实验不是从包邮区开始? 所以,这样的政府是强地方政府。他们有充足的自由裁量权,最重要的是,自信地相信自己的自由裁量权。以解决问题为基本考量,灵活变通。A走不通就走B,B走不通就走C。有些中间过程,要不要等中央判定?先做,再不断根据形势和中央沟通游说,始终以事件解决为根本(这样的案例在教育领域比比皆是,本文与教育无关,就不举例了)。 反观湖北省政府,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在中国没有什么太大声音的地方政府。说湖北重要吧,九省通衢之地,看似挺重要。但细细一品,湖北省在各方面的表现,就跟湖北省的地理位置一样,不东不西,不北不南,一切都是那么中庸。 它的经济没有多差,它的社会没有不稳定,它的发展没有不好,甚至它的教育,可是聚集着全国120万学子呢!这一切的一切,就导致湖北政府缺乏各级各类中央特别政策照顾。一切政策措施,都套在大一统的决定下实施。 另一方面,湖北是如此之中,中到它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中央的决定,它看起来都没有什么因省修订的必要。那任何事情,我们就贯彻落实,照单接收。贯彻落实,哪怕是打打折扣地贯彻落实,湖北省都是出不了毛病的。 三联的文章《试剂盒困局:为何确诊这么难》指出,“武汉市卫健委透露,1月16日之前,整个湖北省都没有试剂盒,需送到国家指定机构,结果返回约需3-5天,这是19号之后,公布的确诊数量激增的原因之一”。所以从16号至19号的等待时间,武汉市乃至湖北省政府的选择,是合乎情理但绝对大意的。 第一财经12月31日撰发《武汉肺炎病原检测正在进行:中国已具备最危险病毒研究条件》,文中提及“针对不明原因的肺炎病原监测,目前尚未启用P4实验室,仍按常规流程验证处理”,地处武汉的P4实验室负责人称:“我们随时做好准备,如果需要,会按规定要求启动P4相关流程”。 我们可以对比其他线索中揭示的检验流程,拼出这个常规流程。结果是按常规流程处理,最初的病毒检验样本就绕过了全国最强地处武汉的P4实验室,反而通过层层上报机制,送至上海检验。这一去一回的中间过程,大概率延误了疫情信息发布,因而使得弱地方政府不断做出错误选择,延误最佳防控时机。 央视对李兰娟院士的访谈,同样也可用于佐证理解武汉乃至湖北省政府的弱地方政府行为。记者提问:(封城)从科学的角度讲,是非常必要的,但做出这个决定,要不要考虑现状,您在做这个决定时怎么考虑?李院士谈到:“所以说做这个决定,国家也是非常慎重的,如果要厉害一点,估计早几天就关掉了,但是这个也要考虑一下,你讲的这个问题,要慎重,考虑到人啊,所以就观察了几天,但看来不行”。 弱地方政府如湖北,习惯了自己不东不西的处境,习惯性地接受中央的指挥,习惯性地陷入因循守旧的惯习(habitus)中,因而一再延误防控的最佳时机。 遗憾的是,弱地方政府的行为惯习,在防控形势严峻的当下,仍然制造着隐患。三联生活周刊《灯下黑:武汉周边的疫情危机》文深入地讨论了武汉周边其他湖北城市的防控危机。作为湖北飞地——恩施籍人士,灯下黑的状况不容乐观。这种不容乐观不仅来自文章所反映的缺医少药,也来自弱地方政府行为惯习及其潜在危害未引起足够重视。 我的朋友群里,基层医生朋友告知,县一级医院没有确诊权,只能有一例例疑似(揣测该现场与县或村级医院不具备检验条件有关,并非地方政府刻意为之,恩施地处偏远,在武汉六百公里之外,在封州的前提下,样本达到武汉异常困难)。有朋友告知,现在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高度疑似”——言下之意就是,我们都大概率知道你是,但不能确诊,没办法写进病历中。 写不写,差别可就大了。第一,在宏观层面,这与本地确诊的案例数据有关;第二,在微观层面,这与你就诊的费用相关。所以在整个恩施地区,到底有多少疑似的感染者被医院收治,整个信息渠道是极度滞后的。 这种滞后,又带来新的恐慌,恩施州八县市城区都是常住人口五万人左右的小城镇,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官方的信息没来,小道消息跑的比病毒还快。这些小道消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而真相则逐步被掩埋。 写下这段文字,牵挂千里之外的故乡。从最新了解到的形势看,灯下黑地区的弱地方政府仍未有改善,并可能制造更多的问题。有医院工作的朋友告知,我们这里的医院什么都没有,我们从来没有应对过这种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我们这里没有专门应对此类事件的传染病医院。 本地医院的各路短缺信息,在统一行动指挥的安排下按要求删去,听从统一的指挥调度——但统一调度之慢,与湖北之缺,形成鲜明对比。乃至,下乡排查的各级各类干部的口罩,都得算着用。一些宣传标语,甚至十分骇人听闻。“拜年就是害人,聚餐就是送死”之类的横幅,挂满大街。 所以,时至今日,湖北省各级弱地方政府,仍然十分被动的等待指示、等待统一调度、等待安排。政府自身的行动力严重匮乏,仅有的行动又有过度防御和制造恐慌之嫌。 02. 亡羊补牢如何补牢 当今互联网四通八达,各路消息混杂。至于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对每一个人而言,反倒没有那么重要。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作为一个湖北人,即使不能作为医生护士冲锋在线,我亦希望能够用所学,在当下的困顿中找到一些出路。 武汉是重中之重,全球关注,仅就灯下黑的湖北基层弱地方政府提些思路。未必正确,仅供参考。 第一,简政放权,鼓励弱地方政府在应急状态下积极因地制宜应对。 近代以来,湖北一省未有大面积经历过战乱灾荒。以我的家乡恩施州为例,这是战时的省会。即使武汉吃紧了,湖北人还可以朝西跑,还有些生计,总有出路。 1998年洪水,有什么关系呢?这是江汉平原的事情。江汉人糟了难,还是可以朝西走,恩施欢迎你。 2003年非典肆虐,我们象征性封了封各大高校,象征性采取措施(彼时我正在本地大学就读,无数次想办法跑出校)。好的,我们什么事情都没有。 弱地方政府的官员容易陷入被动等待指示的惯习中,没有指示,不知道怎么办。而有点作为的官员,大概也担心万一我做的不好,秋后算账怎么办?于是没有指示,没有作为;你来一个命令,我做一件事情。当下疫情吃紧,必须要充分调动湖北各地政府官员的能动性,鼓励积极因地制宜应对疫情。 第二、减弱信息不对称,建立透明及时的官方信息发布渠道。 弱政府行为选择下形成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此次疫情蔓延的关键。由于信息不对称,湖北多地人群在封省前的恐慌性流动,进一步加重了疫情。从现在公布的科学数据看,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蔓延固然快,但万幸死亡率、重症率仍较非典低。已有的死亡案例均是中老年,且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在当前新冠肺炎防治信息传播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建立权威的信息传播渠道。具体公布方式可参照香港卫生署,稳人心,不恐慌。即使县一级医院不能确诊,也可以让更多百姓看清状况——而不仅仅依靠熟人间的关系网络。 第三、着重保障重点人群,建立紧缺物资盘点使用临时机制。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这句话反复思量、咀嚼,句句慷锵,读起来越发悲壮。我在湖北各地的亲友们,有好几位卫生系统的官员、一线医院的医生护士。他们说起来没有口罩没有防护服,那份悲壮,几度让我在羊城掉眼泪。 我一度知晓,某地医院因为缺N95口罩,非隔离区医生护士们只能戴着简单的多层外科口罩上阵,再用胶布贴紧。某大医院的顶级医生们,省着物资,穿着尿不湿工作。穿上即不出病房,不吃不喝,只至交班。 新冠没有到最危险的地步,就算我特别不负责任地讲,染上了也不意味着无药可救。医护工作者们才是时刻暴露在危险中,而一旦他们出现状况,这才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和变数。在新一轮的恐慌中,人群往医院聚集并交叉感染,这才是最危险之处。 第四,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畅通本地群众身心健康疏导渠道。 从现在的情况看,各大互联网企业行动都很迅猛。阿里、腾讯以及丁香园,都做出了特别好的表率。阿里用盒马的布局物资供应,用淘宝统一召集发放物资。腾讯的疫情报告机制、丁香园的疫情实时更新页面,都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资源,大数据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有力加强了基层社会的抵御能力。部分医院行业互联网企业建立网上问诊平台,帮助疫区分流患者,指导基层社会自我防护。这些措施,值得灯下黑的湖北省基层政府采纳。 在此之余,不妨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建立一些专门的群体,组织以本地年轻人为主、外地专家和社会工作志愿者参与的专门群组,构建疫区群组的身心健康疏导互联网群组。这有助于减少医护人员以及基层工作者的负担,并进一步降低疫情蔓延的风险。 完稿之际,有广州返乡好友发了小视频,正在老家豪宅中举办家庭歌友会,配文曰“音乐会搞起来,让你们看看我大湖北人的乐观坚强”。万幸的是,我们还有这么乐观开朗、豁达浪漫的湖北人民,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湖北人呐,个板马,一定会很飒地赢得这场与疾病的战役!

知网可以免费下论文了?蹭国难热点实属不该!

图片来自网络 不仅仅是学术 微信公众号:学术那些事儿 来源:理想岛(ID:lixiangdao002),已获授权 翟博士那句“知网是什么东西啊?”尚在耳边,日前导火索知网又喜提微博热搜。 截至1月29日晚10点,#知网免费开放#的话题阅读量1亿,10.9万网友参与了讨论。 知网免费了?真的假的?在家也能搞科研了?如果没记错的话,上一次的微博热搜还是“年收入近10亿,却拿阅读卡当作者稿酬的中国知网”。 疫情国难当头,知网,真的变好了吗? 01. 知网免费开放? 假免费 or 真推广 日前,一则《中国知网,今起免费开放!》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然而,事实恐怕并非如此。 和文章宣传的不一样,中国知网开放的是OKMS 汇智系统,一种协同研的办公软件。大家只看了知网,没仔细看开放什么,就嗨了,其实知网并未提及会免费开放整个论文库。 OKMS汇智是什么?官方平台上的介绍是,“用于团队成员之间的网络协同、知识共享、知识沉淀和知识创新”,简言之,这是个知识协同类的产品,面向对象都是团体或机构。 在使用指导的介绍里,第一个使用场景,是“日常科研任务指派与审核”。 图源:微信公众号 @CNKI_OKMS 29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根据中国知网官方公众号之一@CNKI创新与知识管理 1月28日发布的文章《抗击疫情,“宅”在家里做科研,中国知网“OKMS汇智”免费开放,助力非常时期团队科研不中断》,联系到该文中提到的咨询人戴老师。 戴老师表示,中国知网“OKMS汇智”平台去年5月份上线,现在免费是因为疫情,让大家在家也可以做研究。6月1日之前,中国知网“OKMS汇智”平台都会免费开放。 Excuse me?2019年5月份上线的新产品,因为疫情免费开放!这并不是广大学子呼唤的论文开放免费浏览和下载论文啊! 上面海报做得很鸡贼,排版有误导读者之嫌。猛一看,还真是“中国知网将免费开放”。仔细看,才发现中间那个字体略小的“OKMS 汇智”,才是重点。不仅是字体小的问题,更是排版者“很聪明”地断行。 真是进可攻,退可守的骚操作。一旦有人指责虚假宣传。他就能马上反驳你,"是你无理取闹,明明写得很清楚。" 而最开始引爆热点的《中国知网,今起免费开放》一文,在29晚7点左右,显示“因信息违规无法查看”,原发微信公众账号@高校思政研究,也无法查询。 02. 中国知网的生意经,苦不堪言的学子和校方 “只要写论文,必会上知网”,这几乎已成为所有大学生的共识。 这是因为中国知网是中国大陆境内规模最大,内容最齐全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基本涵盖了大学生写论文时所需要的参考资料。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学子们对知网免费下载的呼声和反应会这么大呢? 给大家算一个账,为了写论文,学生会在知网上花多少钱。 期刊全文的常规数字出版下载,计费标准为0.5元/页,如果下载学位论文,则需要付费15元或25元不等,其中硕士学位论文的下载费用是15元/本,博士学位论文的下载费用是25元/本。 在知网上下载一篇论文,动辄就要好几块甚至十几块钱,参考多几篇论文,就要不小心上百。 通常,论文查重由学生所在高校负责,高校想要获得查重权限就得购买知网数据库。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就曾发布过知网停用的通知。校方称:“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我校与中国知网公司的谈判不成功。” 2016年3月,北京大学也曾贴出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称“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 根据同方股份披露的2017年报,旗下同方知网的营收为9.72亿元,净利润高达1.96亿元,毛利率达到了61.23%。 61.23%是什么水平?简单来说,世界上最赚钱的行业——烟草,平均毛利率也就是60%多。 03. 知网,还能不能更开放? 回到此次的“知网免费开放”新闻,经众多官方微博如@中国大学生教育在线、@每日经济新闻、@上海交通大学等转发后,各个导师们转发到论文群,吓得在家躺尸的学子们一个激灵,赶紧打开电脑,却被跳出的熟悉“付费”提醒搞懵圈了。 图源自@上海交通大学 微博下的网友评论 正值肺炎疫情的大背景,免费开放的故事听多了,还以为中国知网也参与了一下。肺炎疫情是个热点,但却不同于寻常的热点。这个热点,不能追,更不该追。 1月29日中国知网官方微信公众号之一 @CNKI同方知网 的推文里,末尾明明白白地写着“中国知网将尽最大努力,为您的工作、学习送上一份便利和高效,为抗击疫情贡献绵薄之力!”。此刻,却显得尤为讽刺。 值得一提的是,同日,维普资讯中文期刊网站也刊登了一则公告,声明维普资讯在疫情防控期间将免费向读者开放学术论文的下载。作者已亲测维普网站论文可以免费下载,给维普网点个赞! 图源:维普资讯中文期刊网站截图 不过知网并非公益性质的机构,它于1999年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目前其母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要求一家企业为全社会提供免费午餐,未必说得过去。 但是打着“免费开放”的名头,实则做着产品推广,实属不该。 参考资料: 虎嗅《知网们的“垄断”生意经》 人民日报《知网垄断有错,但免费午餐没道理》 网易蜗牛读书《知网是免费论文库?你不知道它一年稳赚10亿》

健康生活 | 一个喷嚏的威力有多大?

1 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喷出来的是什么? 喷嚏和咳嗽的产生开始于深呼吸,然后肺部的空气被压缩,最后被吸入的空气在几分之一秒内被肺压出来。 喷嚏 咳嗽喷出的东西不止有气体,还伴随着液滴(气溶胶),液滴的大小在100微米以下,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的宽度。这些液滴产生于气体喷射的过程中,将肺部、支气管、气管黏附的体液一并带出,喷涌出数万个小液滴。 在重力的作用下,一些较大的液滴很快落到地板上,较小的液滴(直径小于或等于5微米的颗粒)就飞得比较远,而且会随着气流扩散开来。而这时候,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就乘着这些小液滴一起传播了出来。 2 咳嗽和喷嚏飞沫到底能飞多远? 1米?2米?10米? 研究结果表明,那些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喷出的液滴并不是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真正的传染源是那些不容易被察觉的小液滴。 一个喷嚏的威力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家和工程学家,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下了人们咳嗽和打喷嚏的场景,并且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那些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喷出的液滴并不是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真正的传染源是那些不容易被察觉的小液滴。 大液滴的传播距离只有1.2米,小液滴却可以达到2.4米。更糟糕的是,这些小液滴并不是独立传播的,它们会和空气相互作用,聚集成一种“云”。这种云雾状小液滴的运动规律如同吸入鼻中的烟雾,会随着空气的流动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去,实际的传播距离甚至能达到预想距离的200倍。因此,为了他人和自己的健康,在打喷嚏的时候请尽量用纸巾捂住口鼻吧。 3 戴口罩到底有什么用? 既然咳嗽和喷嚏传播病毒、细菌的能力那么强,那我们就得戴口罩了。不过问题又来了,口罩到底能阻挡多少病毒、细菌的传播。 有个新加坡的科学家就做了这么一个实验,用彩色纹影法成像,观察戴不同类型口罩,会对病毒的传播有什么影响。 纹影法是力学实验中一种常用的光学观测方法。利用光在被测流场中的折射率梯度正比于流场的气流密度的原理,将流场中密度梯度的变化转变为记录平面上相对光强的变化,使可压缩流场中的激波、压缩波等密度变化剧烈的区域成为可观察、可分辨的图像,从而记录下来。 科学家选择了标准外科口罩、N95口罩作为实验材料,在规范戴口罩的前提下,看看不同口罩对呼出物有怎样的阻止效果。 在不戴口罩的情况下,人咳嗽从嘴中呼出的气溶胶自然地涌入周围的空气中。 而戴上普通外科口罩之后,虽然咳嗽产生绝大多数气溶胶已从口罩过滤出来,但仍会有少量从口罩上方边缘渗透出来。 而N95口罩边缘则不会侧漏,都会从正前方透出口罩,也就是说都被过滤了。 由此可见,口罩能降低咳嗽产生的气溶胶的传播效率,标准外科口罩和N95口罩都有很好的保护效果,N95口罩的保护效率更高一些。但不管怎么样,不戴口罩肯定是最糟糕的,尤其是当你已经出现咳嗽等症状时,更加需要戴上口罩阻断传播。 在这特殊的时期,请大家出门都一定戴上口罩呀! 相关推荐: 健康生活 |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与预防指南 健康生活 | 非典十年祭 每天一小时纪录片 有趣 有用 有料 每天一小时 [新域名:www.onehourlife.net] 不止纪录片

硬核科普 | 关于病毒入侵的故事——细胞的生死之战

人体内有超过2万亿免疫细胞,它们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堪比科幻大片的宇宙大战。BBC的纪录片《人体奥妙之细胞的暗战》就将这微观世界中细胞与病毒间的正邪对抗生动形象逼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是一部纪录片,也是一部科普片,关乎你,关乎我。关乎着地球上生存的每一个人。 BBC《人体奥妙之细胞的暗战》 每时每刻,你的身体中正进行着一场大战,这场起源于几十亿年前的战斗现今仍然在我们每个的体内发生,这是关于病毒入侵的故事——细胞的生死之战。 BBC纪录片《人体奥妙之细胞的暗战 Our Secret Universe:The Hidden Life of the Cell 2012》从细胞的内部世界揭示了人体细胞系统的精细机制:从狂热的、扮演着针对进出细胞的每个物体的安全防御系统的细胞膜、贯穿细胞的输送物质颗粒的细胞架、以及保持整个细胞世界运转的线粒体,到保存着DNA的细胞核和成千上万种各自拥有不同的蛋白质的合成。 而病毒正是旨在劫持这套系统以为其所用:制造更多的病毒。 自我们呱呱坠地以来,身体就具备了,完善的抵御、免疫机智。病菌出现一种新的变体,相应的我们免疫系统也会开发出一套新的抵御机制。 然而,纵观现今的药物泛滥,使免疫系统原来越多的依赖药物,身体越来越少的主动抵御、主动研制新方式抗毒,反倒病菌在药物不断地刺激下 变异、伪装能力愈来愈强。 而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却被我们养尊处优起来。不敢想象,假如某一天研制药物的资源被我们耗尽,那时,我们的机体是否有能力抵抗,这“药物炼狱”中顽强生长的病毒 。 每天一小时纪录片 有趣 有用 有料 关键词:细胞的暗战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精彩内容!] 每天一小时 [新域名:www.onehourlife.net] 不止纪录片

硬核科普 | 病毒为何致命

2009年4月,一种神秘物质让世界陷入了恐慌。一种能带来死亡的物质,失去的是实实在在的人,鲜活的生命。一种疾病正在人群中肆虐,源于所有最为强大的工具都无法探测的生命体:病毒——世界卫生组织称猪流感。 BBC地平线系列《病毒为何致命》 如今已几乎遍布全世界,尽管科学在进步 ,未知依然大量存在。我们基本不清楚 ,病毒该如何生存,除了知道病毒必须感染其他物质才能进行复制这个事实。 病毒 为什么会存在病毒?我们并不明确问题的答案;我们甚至不知道有多少种病毒。可能除此之外还有数千万种,而我们不知道它们是什么,如何传播,数量多大。正由于它们难以捉摸,才会引发大范围的恐慌,大家千万不能恐慌,但预计的大规模死亡并未成为现实。英格兰医疗部长利亚姆·唐纳森爵士称:猪流感远不如人们所畏惧的那样致命。我们似乎又一次预计错误,那么何时何因,病毒能致人死地呢。 关于病毒 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冠状病毒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相关推荐 硬核科普 | 关于病毒入侵的故事——细胞的生死之战 健康生活 | 一个喷嚏的威力有多大? 健康生活 | 非典十年祭 健康生活 |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与预防指南 每天一小时纪录片 有趣 有用 有料 关键词:病毒为何致命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精彩内容!] 每天一小时 [新域名:www.onehourlife.net] 不止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