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病毒。
和细菌不同的是,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只有感染其它生物细胞后,利用被感染细胞的代谢系统才能复制,所以离开生物体后,病毒无法独立生存,活不了太久。 至于具体能活多久,则因病毒而异,也看落在哪里,同时还要看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 病毒通常在抗水的物体表面,比如不锈钢、塑料、玻璃上存活时间会更长,在室内的这些物体上,有时可超过7天。而在透气性材料上,比如布料、纸巾上,有的只能存活几分钟,在人的手上,有的病毒只能存活几分钟,有的可以一个多小时。[1] 至于冠状病毒,因为有很多种。引起普通感冒、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人冠状病毒,在水性介质中可生存六天,在无生命的干燥表面上可生存三小时。[2] 引起SARS的冠状病毒,有研究显示,在22-25°C的温度和40-50%的相对湿度下,在光滑物体表面5天仍可保持活力,但在较高温度和较高相对湿度,例如38°C,相对湿度> 95%,病毒的生存能力迅速丧失。[3]武汉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没有什么数据,但估计不会和SARS病毒有太大差异。 病毒感染一个人后,会在体内大量复制,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排出,比如通过粪便排出,通过咳嗽、喷嚏、说话时的飞沫排出,排出后的扩散范围,则会受到排出的方式,以及周围人的活动方式有关。 比如打喷嚏时的气流很强,飞沫传播的距离也就越远,有研究显示可传播到8米远的地方,而咳嗽、说话时候的气流相对会小一些,播散的飞沫也会更少,范围也更小,尤其是说话时。 播散后的这些带病毒的飞沫,会因为气流和重力的作用,慢慢落到地面,或物体表面上,里面的病毒落下后如果没有再接触到人,它们将失去活力并消亡,如果在它们着陆前,刚好被人吸入呼吸道,则可能会引发感染,或者落在物体表面后,被人用手摸了,然后又去摸鼻子眼睛嘴巴,然后也可能引发感染。 至于接触后能否引发感染,则取决于病毒的感染性,以及病毒的量,以及这个人的免疫状态。通常来说,接触了感染性越强的病毒,暴露的病毒量越大,免疫状态越低的人,则越容易发病。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上,如果在路上和一个新冠肺炎病人擦肩而过,会怎样?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场景。 我们先算最坏的情况,这个肺炎病人在8米远处刚打了一个喷嚏,迎面的人以速度5公里/小时相向而行,走完这个8米的飞沫区需要5.7秒,按成人步行时呼吸25次/分钟计算,在5.7秒内的吸气次数也不到2.4次,能吸入的病毒量是非常非常少的。 上面是最坏的情况,更多的时候,还是在没有喷嚏、咳嗽、说话的情况下,默默地擦肩而过,甚至不会擦肩,只是保持一定距离相向而行,所以基本不需要担心在路上遇到肺炎病人。当然,不管是不是真的生病,咳嗽、喷嚏时都用纸巾或衣袖捂住口鼻,都可以大幅减少对他人的影响。 相反,如果是和一个新冠肺炎病人一起在室内生活,他通过喷嚏、咳嗽、说话时播散的飞沫,则很可能会在室内弥漫,尤其是频繁咳嗽时,家里其它人吸入则可能引发感染。 如果不注意手卫生,比如病人喷嚏、咳嗽时用手去捂住口鼻,没洗手又摸其它物体,比如门把手,遥控器等经常共用的东西,家人再摸这些东西后又去摸眼睛、鼻子、耳朵,则会完成病毒传播引发了传染。 这也是为什么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特别容易出现一家人一起中招,或者在医院里传染给医护人员或其它病人,这也是为什么要疫情监控时,特别要监控密切接触者。而普通的路上偶遇过的人,则不会去追踪观察。(相关阅读:怎样算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密切接触?) 看到这里也可以明白,为什么在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里,会特别强调:病人要戴口罩,喷嚏、咳嗽时要用纸巾或衣袖捂住口鼻,要特别注意手卫生,这也是疫情以来,我一直在向大家强调的东西。 而不需要太担心在外面偶遇到病人或无症状的携带者,也没有必要担心武汉来的快递、外卖等。 参考资料: [1]https://www.nhs.uk/common-health-questions/infections/how-long-do-bacteria-and-viruses-live-outside-the-body
[2]https://www.canada.ca/en/public-health/services/laboratory-biosafety-biosecurity/pathogen-safety-data-sheets-risk-assessment/human-coronavirus.html
[3]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265313
相关阅读:
疫情之下,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增多,我们要学会这两件事 疫情以来,最重要的那个防控措施一直没被重视 疫情以来,怡禾除了持续给大家科普相关内容,也做了很多直播答疑、辟谣、线上义诊等活动,这些内容,还有发热门诊可通过下面二维码查看,希望能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给大家多一些帮助。
今天(28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新华社采访,他对疫情未来态势作出了新的判断。
钟南山:应该在一周或者十天左右达到高峰,不会大规模增加了
疫情什么时候达到高峰,很难绝对地估计。不过应该在一周或者十天左右达到高峰,不会大规模增加了。10到14天是一个很好的隔离观察期,潜伏期过去了,发病的及时治疗,没发病也就没病,所以不会因春运返程出现大传染,但排查的措施不能停。
钟南山:发热仍是感染典型症状
发热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有针对性的药物,但科研和医学工作者已想了不少解决的办法,再加上现在生命支持技术有了很大提高,疫情死亡率会再降低。
钟南山强调目前不要出行
春节前我说过,请大家目前不要到处跑。现在我还是强调大家不要出行,特别是武汉一带的,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
钟南山说武汉肯定能过关
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
采访视频:
附:今天,钟南山院士也在广州为广大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加油。
钟南山:“医护人员们,我在这问候你们好,我们在这也在努力,但是你们是去最艰苦的地方、最前线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最容易受感染的地方来进行战斗,我向你们致敬。应该相信情况会慢慢好的,我知道你们是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局面,一方面物资缺乏,一方面医务人员缺乏,更重要的就是我们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斗志!我觉得现在的情况是在不断的改变,我们大家最重要的一个是尽我们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保护你们自己。保护好自己才能够救别人,希望你们更加注意,所以最后祝你们身体健康,我们等你们胜利回家。”
来源/新华社 编辑/宇文雷格
这是我们小群的聊天记录,鸡蛋回家后就一直感冒没好,之前都是我和他还有歪歪密切接触,一起吃饭啥的,所以我们都很慌。
今天他复查没问题,我们也如释重负,明天我也回杭了,大家下次大保健还是不要学鸡蛋不做保护措施,记得戴口罩。
为什么引入
我们的业务中经常会遇到穿库的问题,通常可以通过缓存解决。 如果数据维度比较多,结果数据集合比较大时,缓存的效果就不明显了。 因此为了解决穿库的问题,我们引入Bloom Filter。
适合的场景 数据库防止穿库 Google Bigtable,Apache HBase和Apache Cassandra以及Postgresql 使用BloomFilter来减少不存在的行或列的磁盘查找。避免代价高昂的磁盘查找会大大提高数据库查询操作的性能。 如同一开始的业务场景。如果数据量较大,不方便放在缓存中。需要对请求做拦截防止穿库。
缓存宕机 缓存宕机的场景,使用布隆过滤器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判。原因是除了Bloom Filter 本身有误判率,宕机之前的缓存不一定能覆盖到所有DB中的数据,当宕机后用户请求了一个以前从未请求的数据,这个时候就会产生误判。当然,缓存宕机时使用布隆过滤器作为应急的方式,这种情况应该也是可以忍受的。
WEB拦截器 相同请求拦截防止被攻击。用户第一次请求,将请求参数放入BloomFilter中,当第二次请求时,先判断请求参数是否被BloomFilter命中。可以提高缓存命中率
恶意地址检测 chrome 浏览器检查是否是恶意地址。 首先针对本地BloomFilter检查任何URL,并且仅当BloomFilter返回肯定结果时才对所执行的URL进行全面检查(并且用户警告,如果它也返回肯定结果)。
比特币加速 bitcoin 使用BloomFilter来加速钱包同步。
开源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uw2007/bloomfilter
我们先看看一般业务缓存流程: 先查询缓存,缓存不命中再查询数据库。 然后将查询结果放在缓存中即使数据不存在,也需要创建一个缓存,用来防止穿库。这里需要区分一下数据是否存在。 如果数据不存在,缓存时间可以设置相对较短,防止因为主从同步等问题,导致问题被放大。
这个流程中存在薄弱的问题是,当用户量太大时,我们会缓存大量数据空数据,并且一旦来一波冷用户,会造成雪崩效应。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产生第二个版本流程:redis过滤冷用户缓存流程 我们将数据库里面中命中的用户放在redis的set类型中,设置不过期。 这样相当把redis当作数据库的索引,只要查询redis,就可以知道是否数据存在。 redis中不存在就可以直接返回结果。 如果存在就按照上面提到一般业务缓存流程处理。
聪明的你肯定会想到更多的问题:
redis本身可以做缓存,为什么不直接返回数据呢?
如果数据量比较大,单个set,会有性能问题?
业务不重要,将全量数据放在redis中,占用服务器大量内存。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问题1需要区分业务场景,结果数据少,我们是可以直接使用redis作为缓存,直接返回数据。 结果比较大就不太适合用redis存放了。比如ugc内容,一个评论里面可能存在上万字,业务字段多。
redis使用有很多技巧。bigkey 危害比较大,无论是扩容或缩容带来的内存申请释放, 还是查询命令使用不当导致大量数据返回,都会影响redis的稳定。这里就不细谈原因及危害了。 解决bigkey 方法很简单。我们可以使用hash函数来分桶,将数据分散到多个key中。 减少单个key的大小,同时不影响查询效率。
问题3是redis存储占用内存太大。因此我们需要减少内存使用。 重新思考一下引入redis的目的。 redis像一个集合,整个业务就是验证请求的参数是否在集合中。 这个结构就像洗澡的时候用的双向阀门:左边热水,右边冷水。
大部分的编程语言都内置了filter。 拿python举例,filter函数用于过滤序列, 过滤掉不符合条件的元素,返回由符合条件元素组成的列表。
我们看个例子:
$ python2
Python 2.7.10 (default, Oct 6 2017, 22:29:07)
[GCC 4.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在医疗体系日益精密完备的今天,类似西班牙大流感这样的浩劫不会重来,不是因为流感病毒变弱了,而是因为人类防疫的手段、大众的卫生情况或体质、动员速度、药物的药效在不断完善,病毒终将败在信心坚定、科学昌明的宿主手下。
注: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听公众号,查找“风云之声”,即可在线收听~ 近日源自武汉的冠状病毒肺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关于疫情的新闻与解读也成为了长期话题,武汉的消息也随时牵动着国人的心。不过在今天这样的医疗条件和调度能力之下,这场肺炎的扩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扼制,患者治愈的消息也不时传来。
大家对于传染病的高度紧张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有必要的,因为传染病在历史上曾经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人类也在和传染病不断较量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代价,实在不能掉以轻心。
事实上,殷鉴不远,一百年前人类社会就爆发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流感,夺去了千万人的生命,并留给了人类残酷而宝贵的遗产。
大流感的爆发
1918年,规模空前的一战已经进入第五年,参战各国力严重消耗。德国和奥匈帝国固然已经是强弩之末,即将成为战胜国的法国已经做了四年主战场,英国同样面对着巨大的物资消耗和潜艇的封锁。战争已经造成了千万人死亡,无数年轻人的生命被空耗在物资紧张、细菌丛生的战壕里。 而且一战中开始大量出现毒气战
相比病毒,人杀人的冲动仿佛更加强烈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Everett Historical)▼
被毒气弹攻击而短暂失明的士兵
(图片来自:wikipedia@Imperial War Museums)▼
然而战争还不是这段时期唯一的灾难,一场席卷全球的大流感就在此时不明不白地爆发了。 1918年,第一拨流感开始爆发。由于主要患者中老人小孩占比较高,且致死率不高,没有引起各国的重视。参战各国仍然全力保障人员、物资向前线流通,尽可能利用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快速动员,没有人想到要阻断人流流通。 参战国的医生与医疗物资也集中在前线,后方的医疗反馈条件也很差。 后方不光缺医少药,而且没什么防范意识
这么多人在一起,没人戴口罩…
而且前线和后方还会相互传染,都跑不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National Library NZ on The Commons)▼
而在战场上,战壕中毕竟没有自来水、下水道和垃圾处理系统,胶着时连收尸都不及时,卫生条件可想而知。士兵们则普遍营养不良,内心崩溃,免疫能力低下,当流感进入军队时,在军人中迅速传播,军队的进军路线也成为了流感传播的区域。 当然,突然爆发的流感并不是战壕中唯一肆虐的疾病
伤寒、坏疽等都是棘手的问题
但流感混在其中却是传播力最强的那个
(图片来自:wikipedia@Imperial War Museums)▼
战壕修到哪,病毒就要传到哪
(英军与德军堑壕战前线航拍)
(图片来自:wikipedia)▼
1918年8月,流感再次袭击了美国和法国。因为第一波流感虽然传染性强,但致命性弱,各国对于第二波流感依旧掉以轻心,流感迅速传遍欧洲。 在1918年初(第一波)遭遇流感的美国军营
西班牙流感的传播源头至今有多种说法
最早爆发自美国是支持较多的说法
(图片来自:wikipedia@Otis Historical Archives Nat'l Museum of Health & Medicine)▼
然而这一波流感来势汹汹,连青壮年都被感染出现肺炎和内出血的症状,并且开始出现大量的死亡病例。这一次流感日后被确定为H1N1病毒引发。可是当时没有研制相关疫苗的技术,甚至连能治疗细菌感染区域的青霉素都还未出现,很多患者都是死于病毒感染后细菌入侵造成的并发症,病情几乎是失控的。 1918年流感病毒,当时对他真是莫得办法
(图片来自:wikipedia@CDC/ Dr. Terrence Tumpey/ Cynthia Goldsmith)▼
但战争还在继续,参战国高层为了避免后方出现恐慌,进一步加剧厌战情绪,纷纷封锁消息,天灾就这样转入了更严重的人祸阶段。 无力的人类
捅出这个大新闻的是中立国西班牙。 因为中立的身份,西班牙的新闻相对自由,当地媒体率先爆出西班牙国王、首相、内阁大臣都患流感的消息,在民间引起了大骚动,也让参战各国的民众逐渐意识到了流感的威胁。 没戴口罩,禁止上公交!
(1918,美国西雅图,虽然有点儿晚了)▼
当然,西班牙这个国家也成了刻板印象中的背锅侠,这次流感被习惯性的称为西班牙大流感(日后正名,通常称为1918年大流感)——虽然西班牙的流感来自法国,也不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由于法国战场是一战时的核心战场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2019年12月7日,观视频工作室《答案》年终秀在上海大观舞台开幕,这场以“新挑战下的关键抉择”为主题的年终秀可谓群贤毕至、大咖云集。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郑若麟老师的现场演讲完整版。
注: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听公众号,查找“风云之声”,即可在线收听~
看过我们之前【又见法国】栏目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法国是个很矛盾的国家。它有过很辉煌的过往,工业技术方面曾经领先整个世界,文化思想上更是不遑多让;但法国也遭遇过可怕的沉沦,今日流传在网络上的各种“法国笑话”就是这些黑暗岁月的产物。 那今天的法国处于什么状态?可能还算不上绝望,但很显然是处在下滑的境地里,郑若麟老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伟大和衰落起飞,自尊和自卑同行”。 到底该如何扭转这一衰落的局势?今天郑老师就给出了他心目中“最好的药方”。 点击下方图片观看今天的视频
▼ 郑老师本次演讲内容精选: 1.法国,说句老实话,给我们一个不太好的印象,好像在衰落,好像跟整个西方给我们的印象都有点像。像美国灯塔之国,现在感觉灯光不太亮了;英国在脱欧的泥潭里面出不来;法国一年来有一个“黄马甲”运动大家都知道,现在又出现大罢工,似乎法国正在衰退当中。 2.法国曾经是一个伟大的国家,“La France ne peut être la France sans la grandeur.”这是戴高乐的一句话,翻译成中文就是,法兰西不伟大就不称其为法兰西了。为什么?在二战以后的光荣三十年前后,法国在工业技术上曾经领先世界的,我称之为法国有“四大发明”: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高铁,飞得最快的超音速的客机,最先进的核电站,还有一个Minitel。甚至于在军事领域,连俄罗斯这样一个军事大国都曾经向法国订购了两艘西北风级的两栖攻击舰。 3.法国今天非常真实的一个写照,就是伟大和衰落起飞,自尊和自卑同行。法国的“反美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是法国大国地位的一种象征,但是今天在法国盛行的却是反“反美主义”,这就反映了法国今天的新保守主义倾向。政治正确,正在扼杀法国人的想象力。在思想上使法国不断地在下沉,不断地在走下坡路。 4.法国还有最后一个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就是有一个世界公认的民主选举体制。法国人认为这将保障法国不会掉进专制和独裁的深渊。但是,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在今天的法国治理已经是名存实亡。今天法国真正存在的三大权力,首先是财团也就是资本,其次是政权,包括司法、立法、行政三大权力,最后是媒体,媒体正在控制着法国人的思想。 5.今天法国人头上也有三座大山,第一座大山就是失业率,失业率占到就业人口的9%以上;第二座大山就是它所欠下的公共债务,法国欠下的公共债务已经高达它国内生产总值的99.6%,而且在继续急速地增长;还有第三座大山就是刚才我提到的政治正确主义,这是一个无形的枷锁,正在扼杀法国人的想象力。 6.在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法国人今天开始有一种恐惧心态,他开始害怕,害怕什么?害怕一切,尤其害怕法国自身的衰弱。因为对过去法国的强大有一种美好的回忆,所以对未来的衰落,他们非常害怕,而这种害怕的心态又进一步导致法国下沉。 7.美国现在正在高举着美国优先这个极端自私自利的大旗,掀起了一股反对全球化的逆流。这种倒行逆施把中国和法国、中国和欧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在推向同一个阵营。我们中国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这是一个新的全球化计划。我的观察,欧洲一些国家,其中包括法国在内,正在悄悄地响应。 8.法国现任总统有一句话叫“Nous sommes sans doute de vivre la fin de l’hégémonie occidentale sur le monde.” 就是说我们正在经历西方对世界霸权的终结,这个终结就标志着民主体制的一个危机。法国有一个道路就是转向中国、和中国合作,很有可能能够使法国从这个危机当中走出来,甚至很有可能是唯一的一条道路。 9.所以法国能不能从危机当中复兴,能不能重新捡回遗忘在全球化路边的法兰西的伟大,就要看它的领导人有没有足够的睿智和勇气,抓住这个历史的契机,这个历史的契机就是中国的崛起。 扩展阅读:
我们即国家 | 胡锡进 社会斗争讲科学,中等收入无陷阱 | 马前卒 袁岚峰2019年终演讲:迎接中国科技领先的时代 | 观视频工作室 从雾霾中看印度 | 毛克疾 袁岚峰李永乐毕导:和小朋友们比赛答题 | 答案茶话会01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机遇 | 金灿荣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为文汇报高级记者、研究员郑若麟。文章于2019年12月29日年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文化纵横 (郑若麟:法国——伟大与衰落齐飞),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孙远
最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这场病从哪来、往哪去、怎么治,有哪些经验和教训?网上各种消息满天飞,但到底哪些靠谱、哪些是谣言,让很多人难辨真假。 因此,我们请浙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王立铭教授,带你梳理新型冠状病毒的来龙去脉。 1
这场疾病的源头是什么?
现在能够确认的是,这次新冠状病毒肺炎的幕后真凶,就是一种刚刚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这已经是21世纪以来,冠状病毒家族的成员第三次肆虐人类世界了。2003年和2012年,SARS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和MERS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曾经两次突然降临人类世界,给中国和中东地区留下了至今尚未痊愈的伤疤。 我得提醒一句:确认任何一种全新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都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你可能直觉上觉得,看看肺炎患者的肺部有什么微生物就可以了。但问题是,在大多数时候,一个人身体里总是寄生着上千种不同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因此,确定病原体的时候,医生和科学家们也需要非常小心才行。 可能很多人还记忆犹新的一个反例就是,2003年SARS流行时,曾经有科学家(中国疾控中心首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错误地将患者体内的某种衣原体判断成了病原体,险些造成了疫情管理的大问题。 而如何判断一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其实有一个非常古老但行之有效的办法——科赫法则。 这是德国细菌学家科赫在1884年提出的标准,用来判断某种病原体和某个传染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来说是这样—— 1. 每一个病患体内都能找到大量的这种病原体; 2. 这种病原体可以从患者体内被分离出来,然后在体外培养 ; 3. 体外培养的病原体可以让健康人患病; 4. 新患病的人体内仍然可以找到同样的病原体。 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科赫法则也在持续地被修正,但是总体而言,仍然是整个科学界明确传染病病原体的金标准。 具体到这次新冠病毒肺炎—— 中国科学家们在最早发病的几十位患者体内,利用电子显微镜、RT-PCR和高通量DNA测序等方法,检测到了这种病毒的存在(科赫法则1)(Zhu N et al NEJM 2020;Huang C et al Lancet 2020); 也成功分离出了这种病毒颗粒,并且证明了它们在培养皿里仍然能够侵染人的上皮细胞(科赫法则2)(Zhu N et al NEJM 2020)。 当然,因为目前人们还没有新冠病毒的动物模型,所以无法直接验证科赫法则3和4。但是科学家们证明了,只要在老鼠细胞里转入一个人类的ACE2蛋白——猜测中的新冠病毒受体,病毒就可以顺利侵染这些老鼠细胞。所以说,这个结论至少是部分支持了科赫法则3和4的成立(Zhou P et al bioRxiv 2020)。 换句话说,在当下这个时间点,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尽全部可能证明了新冠病毒就是这种全新肺炎的病原体。 那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病原体从何而来? 首先要明确的是,虽然同属于冠状病毒家族,但新冠病毒并非SARS或者它的变种。两者之间的基因序列相似度只有80%,是相当遥远的亲戚。对比一下,人和猩猩的基因组相似度高达98%,人和人之间的相似度更是超过99.9%。 目前,人们已经获得了新冠病毒的完整基因组序列信息(Wu F et al bioRxiv 2020),也有不少研究组已经把它和已知的许多冠状病毒序列加以比对。其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两种天然寄生于蝙蝠身体内的冠状病毒:一种存在于舟山地区的某种蝙蝠体内,序列相似度接近90%(Zhu N et al NEJM 2020);另一种则存在于云南菊头蝠体内,序列相似度高达96%(Zhou P et al bioRxiv2020)。 而我们已经知道,同属冠状病毒家族的SARS和MERS的天然宿主很可能都是蝙蝠。蝙蝠这类哺乳动物体温较高、免疫系统特殊,是很多种危险病毒的天然宿主。从这个角度说,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确实也很可能是蝙蝠。 但我还是得提醒你注意:和确定一种传染病的病原体一样,确认病原体在自然界的天然宿主也一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要求我们了解病毒从天然宿主到人传播的全链条。这一点,实际上连SARS和MERS病毒都还没有彻底证明。 其实,比确认天然宿主更重要的,是确认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也就是找到它从蝙蝠到人之间的中间链条。 要知道,虽然新冠病毒和云南菊头蝠体内的病毒高度相似,但是4%的差别其实也意味着,蝙蝠体内的病毒是不太可能直接传染人的。另外,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体内的病毒样本彼此之间基因序列高度一致,这本身也提示,病毒应该是在某种中间宿主体内完成进化之后开始爆发的①。 在SARS和MERS的案例里,科学家们确认,果子狸和骆驼是两种病毒最重要的中间宿主(Kan B et al J Virol 2005; Sabir JSM et al Science 2015)。病毒在它们的种群内广泛传播和变异,最终变成了可以直接入侵人体、导致疾病的病毒。那么在新冠病毒的案例里,谁是可能的中间宿主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我们日后防范新冠病毒卷土重来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很遗憾的是,目前我们没有很好的猜测方向。因为早期病例大多和武汉市内的华南海鲜市场有关,因此一个主流的猜测是,也许那里贩卖的某种野生动物是病毒的中间宿主。但是遗憾的是,科学家们只来得及在市场的环境中进行检测并发现了病毒,却没有来得及在市场被封闭之前采集野生动物样本②。 在这里,我可以给出一个粗糙的猜测:这种中间宿主应该是某种能够较大规模饲养的、半野生状态的哺乳动物,这样才能为病毒的突变和积累提供时间。竹鼠、果子狸等动物是可能的寻找方向。在未来,规范和严打野生动物贩卖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传染病管控措施。 所以简单总结一下,根据我们目前已知的信息,大概可以推测的病毒来源是这样的: 某种寄生于蝙蝠体内的冠状病毒,因为某种原因进入了某种被人类大规模饲养的、半野生哺乳动物体内;在那里,病毒通过广泛的互相传播和突变,获得了感染人类细胞并持续在人类个体之间传播的能力;在2019年年末的某个时间点,它进入了一部分武汉居民的体内并且导致了这场大规模的疾病暴发。 顺便说一句,根据这些讨论,你肯定也能理解,这种病毒大概率不是直接从野生蝙蝠传给人的,实际上也没有证据显示华南海鲜市场里贩卖蝙蝠,或者武汉居民对这种食物有特别的兴趣。 当然,这个简单的推测还有不少问题无法回答。比如说,根据最新研究,新冠病毒肺炎最早的一位感染者其实并没有华南海鲜市场的接触经历,最早的几位患者当中也有不少人从来没有去过这个市场(Huang C et al Lancet 2020),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被感染的?是病毒在一开始就具备了人和人之间高效传播的能力?还是说这种病毒另有传染源头?这些问题都仍然需要严肃的研究和回答。 2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灾难平息后,人们的意识也发生巨大变化:除心有余悸外,很多普通民众也开始在政府宣传下有意识地审视“人与自然”、“我与大众”的关系,有了更高的社区、环保和公民意识。这应该也是此后大型流行病未光顾伦敦的因素之一吧。 注: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听公众号,查找“风云之声”,即可在线收听~
文|酸奶没泡沫 1664年冬,某日伦敦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颗明亮的彗星。一些伦敦人民对此感到惶恐,认为它是个凶兆。
不久后,伦敦爆发瘟疫。在伦敦东部的圣吉尔斯郊区,起初死于瘟疫者不过两三人,在人传人的添油加醋中,谣言却遍布全城,市民也跟着惊恐起来……
其实欧洲对瘟疫一点也不陌生,伦敦也是如此。
自1348年发生“黑死病”之后,瘟疫就不间断地侵扰伦敦。到17世纪中期时,伦敦已发生近20次大大小小的瘟疫。而这次的大爆发,其破坏力大到让这个国家再也不敢掉以轻心,这场伦敦大瘟疫也成为英国本土最后一次大型的疫情传播。
伦敦老朋友
1665年伦敦大瘟疫的爆发源头往往被人们认为应该由荷兰背锅。 阿姆斯特丹是当时的“世界第一贸易港”,吞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也吞吐着来自新旧世界人员与物资。 17世纪,远洋贸易正在蓬勃发展 而欧亚大陆内的传统贸易也依旧繁荣 无论是来自新大陆还是旧大陆的传染病 都能比以往获得更快速得在欧洲各地传播开来▼ 1599年,阿姆斯特丹不幸爆发瘟疫,疫情持久,等到1663、1664年两年,因瘟疫死亡人数达到5万人。 但国际贸易的小船并没有因瘟疫爆发而终止。海峡对面的荷兰是英国融入欧洲市场的主要中间商,双方贸易极其频繁,再加上当时阿姆斯特丹港很多患上染上瘟疫的人为了求生,偷偷挤在船舱中“空降”英国,致病源就这样悄悄播撒到了这个岛国上。 挺近,一天不到就到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NASA)▼ 1665年7月,疫病进入伦敦内城区,随着感染人数增多,市面上绝大部分商业活动陷入瘫痪。 而感染了的民众,就在这种恐怖的瘟中痛不欲生。有的人在身上出现或红或黑的凸点、斑点之后头痛呕吐,很快死去,有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患病,在街上走着甚至突然倒地而亡,扒开衣服一看全身布满黑色的坏疽斑点,或是坏死的肉结成的一颗颗小瘤……也有的人因病而发狂,痛不欲生中跑出家门在街上手舞足蹈,直到死去…… 1665年的伦敦大瘟疫,和地狱也差不了太多了 (Rita Greer所绘大瘟疫时期伦敦街头) (图片来自:wikipedia@Rita Greer)▼ 此时,富商们和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都已经纷纷撤离,比如英王查理二世带着家人和宫廷前往牛津郡避难。但伦敦市市长、市府参事等主要当局官员留了下来,和少数牧师、医生和无助的民众一起抗击传染病。 查理二世也是回国当国王没多久 就遇上了这样可怕的事件(之前是克伦威尔掌权) 不过这次并不是鼠疫第一次来英国(之前也有过) (图片来自:wikipedia@John Michael Wright)▼ 这场让人生不如死,重创了伦敦社会两年的瘟疫,就是曾多次光临欧洲的鼠疫。 鼠疫主要有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等,此次伦敦鼠疫就是最为常见的腺鼠疫。其中的“腺”指的就是典型的腹股沟腺或肿大的淋巴腺。 显微镜下的鼠疫杆菌 当时人类还没有发明抗生素 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公共卫生的改善 (图片来自:CDC/ Courtesy of Larry Stauffer, Oregon State Public Health Laboratory)▼ 腺鼠疫这种烈性疾病,一般先通过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跳蚤等小虫在老鼠中传播,跳蚤叮咬患病老鼠后自带病菌可达三周,再继续叮咬别的老鼠或人。 鼠疫虽然鼠疫 但是传到人身上却主要经过跳蚤这个环节 而鉴于当时的卫生水平和意识 人类社会面对鼠疫几乎就是毫不设防 (图片来自: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 Janice Carr)▼ 在被感染的同时或感染后一天内,病人常在股、腋、颈等部位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现象,并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的症状,有的人会出现四肢坏疽、全身布满黑点等反应。在没有抗菌药物之前,腺鼠疫的死亡率在70%左右。 瘟疫中的法国马赛 死亡不分贵族和平民(都没有多少卫生意识) (图片来自:wikipedia@Robert Valette)▼ 鼠疫大规模爆发需要一定条件,而这些条件,当时的伦敦都满足了。 鼠疫背后的伦敦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此次的新冠肺炎?作为新型病毒,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将它与我们更熟悉的疾病来进行对比,以获得更高效的应对之策和更理智的目光? 针对此,梁建章和黄文政老师共同撰文,将此次在新冠肺炎中展现的数据,与美国过去9年的流感患病数据进行对比,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注: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听公众号,查找“风云之声”,即可在线收听~ 2020年的春节,令人焦虑。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扩散,武汉和湖北多个城市实行交通管制,全国共有30个省级行政区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出台疫情控制措施。但在确诊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这些强力措施并未彻底消减公众的恐慌心理。
根据初步的数据,这次新冠肺炎传播性比较强,但死亡率要低于SARS。很多感染者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而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大多数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感染者。新冠肺炎的这些特征类似于流感,两者都属于呼吸道传染病,虽然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鉴于新冠病毒肺炎和流感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对两者的流行病学数据做一个简单的对比。由于中国的流感统计标准不同而且数据不完整,我们使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来了解美国流感的状况。这些数据是基于专业的数据采样和模型得出,不同年份之间具有稳定性和可比性。
根据上述年平均数据
可计算美国流感的几个比率:
患病率 =患病人数/美国总人口
=28,646,765/320000000 =9% 患病死亡率 =死亡人数/患病人数 =37462/28,646,765= 0.13%
患病就诊率 =就诊人数/患病人数 =13,313,372/28,646,765=46%
患病住院率 =住院人数/患病人数 =446,729/28,646,765=1.6%
我们再来看最新的中国新冠肺炎的统计数字:
患病死亡率是反映疾病毒性的关键指标。
根据:
患病死亡率 = 死亡人数/患病人数 确诊人数 = 患病人数 *患病确诊率
我们可以得出:
患病死亡率 = 死亡人数/确诊人数 *患病确诊率
根据湖北以外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
湖北以外患病死亡率 = 6/1872*患病确诊率
= 0.32%*患病确诊率
注:湖北以外感染者很多应该是武汉流出的 假设在湖北以外,所有求诊的人,都能够百分之百地被准确诊断新冠肺炎,那么患病确诊率就是就诊率。按照美国流感46%的就诊率来估算,湖北以外的患病死亡率是=0.32%*46%=0.14%,这个死亡率只是略高于美国过去几年流感死亡率的0.13%。
但需要强调的是,上述计算只是基于目前已有的数据。由于新冠肺炎的症状会逐步加重,一般会在第二周达到高峰,而湖北以外的感染时间普遍晚于湖北省内,而且目前治愈率还非常低,暂时还不能排除未来死亡率会大幅上升的可能。
下面我们再来看湖北的状况:
湖北省内患病死亡率 = 100/2714*患病确诊率 = 3.68%*患病确诊率 如果也按照46%的患病确诊率来估算,那么湖北死亡率就会高达1.69%,远高于湖北以外的死亡率。但同一种病毒的致死率,在人群基因相似的中国不同地域之间,不太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更大的可能是,湖北的确诊率远低于全国的确诊率,因为湖北目前缺乏足够的应诊和测试能力来确诊感染人群,而且很多症状轻微的感染者,可能听从建议在家自我隔离,因此尚未被列入统计数据。 也就是说,湖北的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远高于现在的确诊人数。再考虑到死亡病例在死亡前多半会经历危重症状而得到就诊机会,我们可以合理推测,湖北最终的死亡人数不至于被低估。这样的话,湖北省内的实际感染死亡率可能要远低于以上估算的数字。
由于新冠肺炎在武汉地区已经流行了一两个月,而且最初一个月内未受到太多干预,所以可以将其传播程度与美国流感做一定对比。美国过去9年的流感的平均人口患病率是9%,如果1/3的流感集中在冬季爆发的话,那么会有3%的人口感染。根据武汉市统计局数据。武汉常住人口有1100万,假如按照3%的患病率来估算,就会有33万人。如果真的有33万患者,听起来固然是一个可怕的数字,但在这种非常悲观的假设情况下,按照基于0.1%到0.2%的死亡率,其死亡人数跟一次流感差不多,可能达到300-600人。当然,任何人死亡都是莫大的悲剧,但在同样人口规模的美国城市,流感导致每年的死亡人数应该也在这个数量级。而且,相信在中国政府各种有效的防疫措施下,实际结果可能会比3%的患病率要低得多。
由于治疗流感没有特效药,大多数流感患者除非出现严重症状,否则都会在家休息,而非住院治疗。根据表1的数据,美国2011-2019年流感感染人群的住院率是1.6%。如果所有出现流感症状的人都住院的话,住院需求会放大几十倍,在任何城市都会让医护人员不堪重负,甚至导致医疗系统的崩溃。好在中国政府正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直接增强医疗供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当地的恐慌情绪。
由于武汉乃至湖北的医院目前还无法接待众多的疑似患者,人们普遍担心很多感染者并未被统计,以至于实际感染人数有可能远高于公布的确诊人数,而美国流感的患病率似乎也支持这个猜测。
但如果未来湖北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没有大幅增长,即使湖北确诊人数大幅增长,那也只说明实际感染人数比预料的更多。而实际感染人数越多,说明湖北的实际感染死亡率比起根据湖北确诊人数推算的死亡率要更低。此外,即使湖北确诊人数没有大幅提升,也可能是因为很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听从建议而留在家中隔离,并不意味着湖北以外的感染死亡率被低估。最关键的是,只要湖北以外的死亡率在未来没有大幅提升,那新冠病毒的致死率与美国流感死亡率相差就不会太大。
我们还可以把新冠肺炎与SARS的死亡率作一个比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截至2003年5月29日,全球SARS累计报告病例8295例,死亡病例750例,死亡率9.04%。可见,在新冠肺炎、SARS和流感这三种传染病中,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更接近流感,而远低于SARS。
综上所述,只要死亡率不出现大的变化,哪怕确诊人数还会快速攀升,我们对疫情依然倾向于谨慎乐观。当然,这并非建议放松防疫的措施,只是希望理性分析有助于缓解不必要的恐慌情绪。上述分析,也支持目前政府对无症状或轻症状感染者在家中自我隔离的建议。任何国家或者城市都无法做到收治所有感冒症状的病人,恐慌性地求诊住院只会加重现在医疗体系的负担,而且可能增加自身感染病毒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推论,根据美国的流感历史数据以及最新的本次疫情数据而作出,今后还必须密切观察全球疫情的数据,包括湖北以外和其他国家的数据。其中尤为关键的是死亡数据,如果湖北以外包括中国以外的死亡案例长期维持在很低水平,那么这篇文章相对谨慎乐观的推测,就可以帮助减缓普遍的恐慌情绪。
我们也注意到,世界卫生组织在1月23日表示:目前该疫情尚未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建议任何更为广泛的旅行和贸易限制。我们不清楚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个决定,与湖北以外的较低死亡率尤其是国外的零死亡率是否有关,但我们相信从本文视角提供的分析,有助于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国家的政府、企业更好地判断疫情,并且采取适当和理性的措施。
扩展阅读:
关于新型肺炎疫情,我们有些话想对你说 | 科技袁人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面对仍在持续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各地不得不下达一些交通封锁措施来避免疫情的扩散。其中以疫源地湖北省最为严格,本文分析了现在湖北交通现状。
注: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听公众号,查找“风云之声”,即可在线收听~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仍在持续,各地不得不下达一些交通封锁措施来避免疫情的扩散。其中以疫源地湖北省最为严格,包括省城武汉在内的各当地城市都已经选择了不同程度的自我封锁措施,有的甚至精确到区县。
而在湖北之外,它的邻省大多也纷纷关闭了进出鄂的通道。
现在湖北交通到底怎么样?
湖北在哪里?
武汉,居于中原腹地的中央地区。 它所在的湖北省,正如当地人常常讲的一句话“去中国任何一个省份,中间最多只需要跨越两个”一样,是九省通衢的枢纽要冲。 而到了高铁时代,武汉的陆路枢纽地位更是加强了
(图仅作示意,包含了已开通、在建、规划中线路。灰色虚线为尚未找到参考规划路线)
直观上很多人会觉得这话有些夸张,比如湖北去往较远的新疆、西藏、台湾、港澳琼、东北,真的只需要跨两省份吗? 但翻开地图就会发现,湖北去往新疆只需经过陕西和甘肃,去往西藏只需经过重庆/陕西和四川,去往台湾只需经过江西和福建,去往港澳琼只需经过湖南和广东,去往东三省只需经过陕西和内蒙古(虽然并不是直线)。 确实只需要跨过两个省级行政区即可
湖北与6个省级行政单位相毗邻,版图的形状较长扁,省直辖行政单位又多达17个,因此省下辖单位也具有一定的对外交通属性。有11个省直辖单位与其他省份相接,仅有6个属于湖北腹中,分别是武汉、鄂州、荆门、仙桃、潜江、天门(注意:仙潜天三地均为县级市)。 湖北省内不与外省相邻的
武汉、鄂州、荆门、仙桃、潜江、天门
湖北的对外交通便利性是显而易见的。这在促进经济运转的同时,却也在灾害到来时让它变成了病毒散播的温床。在这样一个通衢省份及时采取适度的交通管控,应该说有利于尽早平息疫情。 管控措施有什么进展?
目前,湖北省17个直辖行政单位中,均已发现确诊新型肺炎患者(最后一片净土神农架林区已于1月27日失守),所有地区均已采取不同程度的交通管控措施。 当前确诊数字
湖北3500+,武汉占了1900+
(由于确诊人数实时变动,图仅作参考)
铁路方面,停运数百对旅客列车,关闭几十处站点。 水运方面,全省长江客运(游轮与普通客运)和两岸间的轮渡均已暂停或禁止在疫区停靠并落客。 轨交方面,湖北全省唯一拥有地铁的城市武汉已宣布暂停运营。 1月23日10时起,武汉轨道交通停运
(来自:微博@武汉地铁运营)
航空方面,湖北省目前一共有七个开通民用航空服务的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宜昌三峡机场、荆州沙市机场、襄阳刘集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十堰武当山机场、神农架红坪机场。 湖北七个民用机场,离武汉近的全都去武汉坐飞机…
其中除了神农架机场外,全部暂停运输飞行任务,取消所有始发、到达客运航班。但其实神农架机场的班次只有发往武汉天河机场的支线航班,武汉机场的停运也意味着神农架机场不得不事实上停运。 其实就是全都停了
公路方面,各地公交均采取不同程度的管控措施,省际、市际、县际、域内(含镇际、村际等农村客运)等长途客运班车大多已停运。 在武汉地区,则将进一步阻断“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之间的公共交通。如果施行,实际上就是暂时封闭汉江与长江两岸之间的通道,当地已在行动中,目前已封闭两座长江隧道。 武汉核心的三镇五区
如果封闭多座汉江和长江大桥
相当于把武汉分作三座城市来紧急隔离
总的来说,公共交通方面全省各地均已采取不同规模的管控措施。普通人目前如果想出门,基本无法依靠公共交通,只能靠自己的双脚、自家的交通工具以及各种共享车辆出行。这一点,则离不开公路。 然而,即使依靠自控交通工具,在疫情蔓延期间也不是随意的想去哪就能去哪,许多公路也多处于封闭状态。 湖北高速公路
疫情爆发前的湖北,除神农架林区外所有省直行政单位,均已开通高速公路,在目前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71118”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湖北省与六省市相毗邻,若以基本处于中央地区的省会武汉(实际更偏向东部)为参照点,这些国家高速大多是武汉乃至于湖北省对外交通的重要通道,也是其他省份相互之间来往的交通要道。没有了湖北,众多高速公路干线都将受到不小的影响。 以湖北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来观察: 湖北与河南交界的通道,自西往东,依次是G59呼北高速、G55二广高速、G0421许广高速、G4京港澳高速、G45大广高速。呼北为鄂西山区跨丹江越岭路段,二广为南阳盆地平原路段,许广、京港澳、大广为桐柏山-鸡公山-大别山连片山区越岭路段。 湖北与河南之间的五条高速:
呼北高速、二广高速、许广高速、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
除了京港澳是首都放射线和许广为首都放射线的并行线外,剩下几条通道都是中国高速网中的南北纵线,承担着中国南北交通运输动脉的重要任务。
与河南交界的通道之中,呼北与二广主要为途经湖北境内的过路性质,主要经行鄂西与鄂中地区,与武汉的联系较弱;京港澳、许广、大广与武汉联系较强,为武汉北上进京、南下去大湾区的通道。其中最为重要的当然是G4京港澳,许广和大广为进京方向辅助通道,充当并行线的性质,在主线G4遇到拥堵的情况之际,可以绕行此二方向。
重点还在于武汉周边的公路网
将三条南北线紧密连在一起
共同加强南北大通道上武汉这个枢纽的地位
而目前,五条鄂豫省界通道受疫情和大雾影响,均处于管制和部分管制状态。
湖北与安徽交界的通道,从北向南,依次是G42沪蓉高速、G4221沪武高速、G50沪渝高速。几乎都是沿长江走向翻越大别山脉的越岭路段,与著名的G318国道(号称“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几乎平行。
这三条通道都是国家高速网的东西横线。其中的沪武为沪蓉的并行线,同样承担着中国东西交通运输的重要任务。
湖北与安徽之间的三条高速:
沪蓉高速、沪武高速、沪渝高速
可以说与安徽交界的所有通道,均与武汉的联系非常强,其中的沪武高速(沪鄂高速)虽然在编号四位数命名上不占优势,但它却是武汉前往上海的直达通道。而另两条高速也有各自的优势,其中沪蓉为直达合肥与南京的通道,沪渝为直达杭州的通道。
目前,三条鄂皖省界通道均处于管制和部分管制状态。 湖北与江西交界的通道,自东往西,依次是G70福银高速、G56杭瑞高速、G45大广高速。几乎都是翻越幕阜山脉的越岭路段,福银还要在省界处跨越长江。 湖北与江西之间的三条高速:
福银高速、杭瑞高速、大广高速
大广为南北纵线;杭瑞为东西横线;福银虽然在国高网为东西横线,但是福州-银川一线几乎与经纬线呈45°夹角,实际是东南-西北方向的重要交通通道,与几乎与经纬线平行的其他纵横线高速不同,它更偏向于另一类“斜向”高速。 与江西交界的通道之中,福银和大广与武汉的联系较强。福银为武汉通往南昌、福州的重要通道,大广为武汉前往珠三角地区(尤其是深圳)的辅助通道。杭瑞为东西横线,与武汉关系并不密切,由武汉经此去往其他地区,大多处于绕行状态。但是此线由于离武汉较近,在交通管制以及堵车之时仍可作为一条武汉东南方向的备用通道。 目前,三条鄂赣省界通道均处于管制及部分管制状态。 湖北与湖南交界的通道,自东往西,依次是G0422武深高速、G56杭瑞高速、G4京港澳高速、G0421许广高速、鄂S88岳宜高速-湘S05华常高速、G55二广高速、G6911安来高速。武深为幕阜山脉的越岭路段,安来为武陵山区的越岭路段,其余均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路段,且许广要跨越长江。 湖北与湖南之间的七条高速:
武深高速、杭瑞高速、京港澳高速、许广高速、岳宜高速、二广高速、安来高速
↑点击上方“古代神话杂谈”关注我们 “疫病”,是中国历史上对流行性传染病的统称,包括因病毒、细菌、寄生虫和其它微生物引起的多种疾病。而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疫病则称为瘟疫。
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可以发现人类同瘟疫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经常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虽然每次瘟疫都会夺走无数人的生命,但这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也没有阻挡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综合中国各朝代官方和民间的防治瘟疫的史料,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三千年防治瘟疫的历程是一部活生生的正邪相争的历史(见张剑光《三千年疫情》;宋正海等《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每一次病魔的攻击都会对人类造成重大创伤,人类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病魔,生存下来,可是时过不久病魔还会改头换面卷土重来,人类再一次面临另一场正邪之战。
几千年的历史表明,无论病魔是多么的险恶和猖獗,每次正邪之战最后总是人类可以躲过毁灭性的灾难,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那么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古代中国人是采用何种方式来防治瘟疫的呢?
1.医者挺身而出,抗疫名医辈出
在中国历代抗瘟疫的斗争中,医生经总是战斗在抗病的第一线上,治病救人,不计较个人安危和利益,为穷人提供免费服务。历史上医家就有“不为将相,偏为良医”的美德。很多名医佚事都是有关治疗瘟疫的故事,而通过抗防治瘟疫也同时造就了一代名医,推动了中国医药学的发展。
历史上大疫流行时期,也是名医辈出的年代。
如东汉时期的张仲景以治疗“伤寒”病著名,其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论述了对多种传染性疾病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不但书中的方药沿用至今,其灵活多变的辩证施治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石。张仲景因此被称为“医圣”,日本汉方医的经方派至今还用张仲景的原方治疗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
神医华佗不但擅长外科,还有很多关于他治疗各种传染性寄生虫病的记载。
华佗发现用青嫩茵陈蒿草治疗流行性“黄胆病”的疗法,后来民间流传“三月青蒿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现代研究从新鲜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artemisinin),成为一个治疗疟疾的新药。
明代的李时珍,清代的叶天士,晚清的吴瑭(吴鞠通)等医学家都为治疗瘟疫作出过重大贡献。
吴瑭推荐的治疗瘟疫后期症状的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现在仍然在临床使用,称为治疗瘟疫的三宝。
2.接种减毒疫苗,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国医学家早在公元980-1567年间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既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疱里的痘浆、痘疮结痂、或是用天花病人穿过的沾有天花痘浆和痘疹的衣服,去感染未患过天花的人。
由于这种感染源的“毒力”较新鲜的病毒弱,接种的人一般只产生轻度的天花,被接种人的体内会对天花产生免疫防御性反应,获得对付再次感染天花的免疫力,从而预防重症天花的发生。
人痘接种实际上就是一种用人的活病毒的人工免疫法,或者说是用轻型天花来预防重症天花。这种免疫预防法,是牛痘接种术发明以前最有效的预防天花的方法,在中国曾广泛应用,后来还西进欧洲流行美国,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并促进了现代免疫预防医学的诞生。
现在很多传染病的免疫疫苗,仍然使用人的减毒活病毒作为疫苗。比如,现在每个儿童都要接种的小儿麻痹(Polio)疫苗和麻疹(Measles)疫苗就是人活病毒疫苗。
中国古代医家在2000多年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预防原则,既在未发病之前“治疗”疾病,这种未病先防的治疗方法已被现代医学证明是最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3.帝王承担责任,官方免费抗疫
古代的许多帝王在大疫流行时,曾发出诏书诚坦执政失误,承担责任,以安抚众官吏和平民百姓,并下令各级政府共同抗疫。
官方组织的抗疫活动,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如汉代的文帝,元帝和成帝,东汉的恒帝等都下过有关瘟疫的自责诏书。汉代帝王还曾下令官员减少吃喝玩乐,削减马匹坐骑,用于救援染瘟疫的灾民。
宋朝其间,瘟疫发病时政府组织医生为患者义诊,药费由政府支出。康熙皇帝曾于1682年下令各地种痘预防天花。
康熙根据皇室家族亲身经历曰:“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
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这是一个政府用行政命令推广防疫方法的例证。
从汉代起,就有官方为疫区和患者免费提供医药的记载,以后各朝各代都如此效仿,几乎成为官府朝廷抗疫的惯例。
4.设立隔离病坊,阻止疾病传播
中国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一些瘟疫病的传染性,并发现隔离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是必要的预防措施。
公元242年,晋代名医葛洪在《肘后备急方》谈到天花病时记载:“于南阳击虏所得,乃呼为虏疮”,“永徽四年,此疮从西流东,遍及海中”。
清楚表明天花是在战争中由俘虏带到中国,因此天花在古代中国称为“虏疮”。由于其传染性,天花随后在中国逐渐流行。
公元2年,青周大疫,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可见当时是由政府安排宅房作为隔离医院,用以治疗瘟疫患者。
军队中打仗时感上瘟疫的士兵需要同健康人隔离开来以防传染。
考古发现,在汉代中国就有“病迁坊”设施,用来隔离麻风病人。
唐朝时,还有佛教会设立的“病人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相当现代的慈善机构。
武则天时期,改称为“悲田养病坊”,由政府出面管理。
可见古代人很早就开使用隔离的方法,切断瘟疫的传染源,阻止疾病的传播。
5.建立防疫管理,设立边境检疫
控制瘟疫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建立完善的国家防疫管理系统,并建立边境检疫制度以控制国际间的传播。湖北出土文物《封诊式》竹简中记载了在战国时期就有逐级报告传染病和对可疑病例调查的制度。
宋太祖时规定,所有被派往到边塞的将官,都要带随行医官负责防疫和健康。元朝设立了民间的医户制度,医户是政府许可能从事医疗活动的民户,户籍由太医院管理,一旦发生瘟疫,医户要参加治疗。
清朝政府还设有“查痘章京”官职,专事痘疹的防疫检查。
清朝刊行的《海录》记载“凡有海艘回国,及各国船到本国,必先遣人查看有无出痘疮者,若有则不许入口,须待痘疮平愈,方得进港内。”
这说明中国医生当时已经认识到天花的急性感染患者为传染病源,并且建立了完整的天花检疫系统。
1688年,俄国是最早派医生来北平学习种痘及检痘法:“康熙时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痘医,由撒纳特衙门移会理藩院衙门,在京城肄业。”
中国的种痘术还传到日本、朝鲜和印度等邻国,通过国际交流,共同防治传染性性疾病。
6.注意饮食卫生,保持个人清洁
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不良会容易感染瘟疫是古人在实践中得来的经验。
秦汉时期的《汉律》规定“吏五日得以下沐,善休息以洗沐也”。
还有记载用佩兰等草药洗浴,可以防止疾病,保持健康。
提倡注意饮食的卫生,不食用变质的菜饭。
古人还注意到鼠类和不良食品可以传染疾病,提出“鼠涉饭中,捐而不食”,勿食生冷食物,不要食生鱼等劝告。
明代人已十分讲究饮水卫生,李时珍《本草纲目》专门有一个水部,其中说:“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煮滚。”这种对水质量的判断和分级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元代医家还建议保持口腔清洁,指出:“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齿疾不生”。中国很多地区至今还保持着古代传下来的预防保健习惯,
如上海人的冬季进补,广东人的中药煲汤,南方的端午节饮菖蒲和雄黄酒等习惯,很多都同预防瘟疫有关。
7.改善环境条件,药物预防消毒
通过环境卫生的改善以减少瘟疫的传播很早就受到了人们相当的重视。
秦汉时期就有建立人工湖和饮水池的记载,还认识到患病的动物和牲畜可以传染疾病,切不可让其污染水源。
秦国时规定不可随便放置垃圾,“弃灰于道着”要被处以罚款。当时城市内设有下水通道,管道多为陶制,逐节相连,可以排泄污水。
这种装置已经接近现代的下水道系统。
汉代时已有专门装粪便的容器和痰盂及厕所。当时城市里还设有公共厕所,称为“都厕”,供大家方便。
唐宋时期官方曾大力提倡种树以绿化环境,并设有严格法律“不得使有砍伐,致令死损”。
另外,在瘟疫流行期间古代人还用药物消毒的方法来预防疾病的感染和传播。
据秦代出土的竹简记载,凡来秦国入城的宾客入城时,其乘车和马具要经过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宋代还用艾蒿等药物驱赶蚊虫以防止瘟疫
8.普及医学知识,加强教育书刊
普及疾病知识加强医学教育是预防瘟疫的重要环节,各朝各代都十分重视。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很多预防疾病的常识和方法。
唐朝的太医院相当于国立医院,设有医学、针灸、按摩等学科,另外还有地方的医学教育机构培养医生和防疫人员。当时还把瘟疫的预防知识和简单的药方刻录在石板上,放置于病坊、村坊和路边,以示民众,供紧急情况时使用。
南宋时期中国创办了最早的官立医科学校,培养各科医生。各朝代都对以前的医学药学书籍进行过整理和研究。
秦朝下令焚书时,医药书籍例外,保存了下来。
元代政府机构中有专人负责医书的整理和出版,同时还以书坊、书院、私宅刻书等多种出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