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科比最新推出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取名《科比的缪斯》,正是因为迈克尔·乔丹。在科比心中,他的“缪斯女神”正是乔天王。在希腊神话里,缪斯女神是灵感与艺术的象征。从年少时开始,科比就把超越乔丹当作自己的目标,并认为自己早晚会与乔丹一样,成为同一类人。
《缪斯 Kobe Bryant’s Muse》
科比纪录片《缪斯》
科比最新推出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取名《科比的缪斯》,正是因为迈克尔·乔丹。在科比心中,他的“缪斯女神”正是乔天王。在希腊神话里,缪斯女神是灵感与艺术的象征。从年少时开始,科比就把超越乔丹当作自己的目标,并认为自己早晚会与乔丹一样,成为同一类人。
科比纪录片《缪斯》
该纪录片颠覆了以往球星纪录片神话自己的传统,在这部纪录片里,科比留给外界的坦诚与真实,让观者对他的好感度顿升。ESPN点评称:“当科比刚进入湖人效力的时候,他并没得到球迷的喜爱,他虽年轻,却并不聪明。《科比的缪斯》让我们看到了科比一步步走向伟大的过程。科比,请继续留在球馆里。”
科比纪录片《缪斯》,美国人重新认识科比。他是无情的竞争对手,他是不爱社交的边缘人,当然,他更是一个传说。当他冷眼看待洛杉矶湖人队成绩反弹的表情被摄像机记录下来,他又成为常人眼中最极端的球员。在NBA的历史上,围绕科比的故事,读起来更像是一个传说。然而,一部名叫《科比的缪斯》的纪录片,却在首映之后,改变了几乎所有美国媒体对科比的看法。在这部纪录片里,科比留给外界的坦诚与真实,让观者对他的好感度顿升。究竟,这部片子运用了什么“魔法”让科比的转身如此华丽?
悼念巨星 湖人传奇球星「黑曼巴」布莱恩(Kobe Bryant)27日惊传搭乘私人直升机在加州洛杉矶卡拉巴萨斯地区发生坠机意外,机上人员包括布莱恩在内全数罹难。布莱恩自1996年以高中毕业生身份加盟NBA以来,生涯20个赛季全数效力湖人,并未紫金军团拿下5座总冠军,可说是近代NBA史上最伟大球星,但仅41岁便英年早逝,留给球迷只有遗憾与无限唏嘘。
每天一小时纪录片
有趣 有用 有料
关键词:科比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精彩内容!]
每天一小时 [新域名:www.onehourlife.net] 不止纪录片
最近,有地方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所有公务员结束春节假期,返回工作岗位,投入防疫工作。岛叔四处一打听,类似的通知还不是个别现象,不少地方和单位的公务员已经提前返回工作岗位,随时待命。 看到这些消息,岛叔一方面感动于公务员的敬业和奉献,但另一方面也隐隐觉得这中间有太大的风险。 毫无疑问,目前的防疫形势异常严峻,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已经没日没夜扑在前线,这背后还有很多地方和基层工作者的默默付出。他们走街串巷搞宣传,村口路头设关卡,还有拉网排查、造册登记,这些事虽然很琐碎,但很重要,体现了整个行政系统超强的动员能力。 不过,在疫情面前,超强的动员能力首先要尊重科学、讲究专业。非常时期更需要精准调配资源,而不是一哄而上。 要求所有公务员提前结束假期返岗工作,出发点自然是为了让所有人能在岗待命,随时投入防疫工作。但这些天,媒体发出了很多紧急呼叫某车次、某航班同乘人员的信息,其实就在提示我们人员频繁流动的感染风险。一些地方和单位要求在外地公务员按点返回,是否考虑到了这其中存在的感染风险?即便能准时返回工作地,按防疫要求,还需要一到两周的自我隔离时间,这点能否保证? 微博网友留言
但据不少网友反映,一些地方和单位要求返岗后第一时间就投入工作,或者传达上级精神,或者开会布置任务,而数十甚至上百人的会场防疫措施却不到位,这无疑存在人群聚集易引发的交叉感染风险。一些网友也反映,到岗后除了开会,无事可做,只能在办公室待命,而食堂聚餐、上下班都比居家存在更大风险。显然,这些地方和单位没有精准测算目前防疫需要投入的人力,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增加了人员感染风险。 防疫的确是目前头等大事,但防疫是系统工程,也是科学工程。这么多行政部门中,有防疫强相关部门,有防疫弱相关部门,有防疫无关部门,不妨分分类,有些部门和人员需要在一线,有些可以在家办公,随时待命,有些可以异地办公,延长休假等等,与防疫相关的加班加点,与防疫无关的最好“卧倒”不添乱。 总之,要在保证人员安全基础上合理调配资源,用最精简的人力做最有效的防控。不考虑实际情况,强制要求所有人员到岗待命,表态的意味强过实际效用,何尝不是“一刀切”的形式主义? 1月26日,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已经决定,采取适当延长春节假期、调整学校开学时间、支持网上办公等措施,减少人员流动,这才是积极而科学的应对措施,希望一些地方和单位能领会落实好。 文/独孤九段
一觉醒来,科比走了……
当地时间1月26号,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称,NBA退役球星科比·布莱恩特在加州一起坠机事故中身亡。其13岁的女儿吉安娜也在事故中遇难。
作为NBA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球员之一,18岁的科比在1996年选秀大会上被黄蜂选中,随后交易到洛杉矶湖人,此后他的NBA生涯全部效力于此,直到2016年4月14日退役,其职业生涯总得分被定格在33643分。 20年间,科比为洛杉矶这座城市带来了5座总冠军奖杯,也为NBA留下过无数的经典,生涯单场最高得分为81分。 而成就其伟大的除了赛场上的优异表现,科比不放弃、不退缩、不逃避的“曼巴精神”更令他成为不少人的偶像。
科比与中国的粉丝一直保持良好的互动,最后一条微博更新于1月24日,他用视频祝大家新春快乐。
我对篮球没那么热爱
但是我童年不乏跟爸爸一起看NBA的画面
全是你耀眼的身影
再见24号
导读:
大家对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关注很大,就怕再来一次非典,听说刚刚把病原判定为冠状病毒,更是担心。 那冠状病毒是什么?跟非典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从12月12日发现病历,到现在已经快1个月才能初步判断病毒是什么?是因为病毒太厉害吗?会造成严重的疾病吗?正好,呼吸时间把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都整理出来了,文章简明有力,请大家阅读吧,看完就放心了。 下面是正文: 2020 年 1 月 9 日据新华社报道,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病原体已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下一步需结合病原学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表现进行专家研判。
(图片来源:央视网) 一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coronavirus, CoVs)归类于网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单链正股 RNA 病毒,最早于 1965 年 Tyrrell 与 Bynoe 从一名感冒儿童的呼吸道采集了标本,通过胚胎支气管组织培养发现。 因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病毒包膜上有类似日冕的棘突,像皇冠似的,故命名为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可感染哺乳动物及鸟类,导致很多疾病。
(中东冠状病毒)
二冠状病毒的危害大吗? 不同类型的冠状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有很大差别。在此次事件前,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共有 6 种。其中 4 种冠状病毒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 另外 2 种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也就是我们简称的 SARS 冠状病毒(导致非典的)和 MERS 冠状病毒,可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普通感冒和肺炎的区别)
引起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不同于已发现的人类冠状病毒,对该病毒的深入了解需要进一步科学研究。截至目前,未有相应患者死亡,8 名轻症患者已出院。 新的冠状病毒怎么产生的?病毒在复制的时候,要在宿主细胞内利用细胞内的物质进行,过程不像人类细胞复制分裂时那么严谨,会这漏一点,那多一点。再加上会在动物细胞、人类细胞里面复制,变化更大。 如此经过多次复制后,就出现基因变异,和老的病毒类型就不一样了。 三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如何? 普通人类冠状病毒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有: 人与人之间的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如握手等 触摸带有病毒的物体后用手接触口腔,鼻子或眼睛 粪便污染(少见) 截至目前,武汉此次肺炎疫情并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具体的传染源和传播方式还在调查当中。1 月 8 日,8 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已经出院。 四此次疫情,为什么确认病原体花了那么长时间?是病原厉害吗? 确认引起某种流行病的病原,通常需满足以下几点: (1)可疑病原须在病人中均有发现,在病人临床样本中可检测到病原核酸 (2)从病人临床样本中可成功分离到病原 (3)分离的病原感染宿主动物后可引起相同的疾病症状 (4)从这些宿主动物中,能再次检测、分离到该病原
组织实验室采用基因组测序、核酸检测、病毒分离等方法对病人的肺泡灌洗液、咽拭子、血液等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从病人中发现病原的核酸、基因组和抗体证据,短期内可以完成。病原的分离和致病性鉴定等科学研究,则需要数周时间。 需要明白,病原体的危害程度和病原体的分离检测花费的时间并无直接关联。一个病原体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才能确认,可能不是因为它太厉害,而是「太没有存在感」,人类还不了解而已。 五冠状病毒感染如何治疗? 上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大多数为自限性疾病,过一段时间会自行康复,可采取一些措施(如服用退烧药、休息等)来缓解症状。
冠状病毒导致的病毒性肺炎,目前缺少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支持对症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此外需注意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对于中东冠状病毒,《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治疗。 对于 SARS,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目前没有经验证的有效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对 SARS 病毒无体外活性,没有证据表明可改善结局。当年激素使用可能较为普遍,但是时至今日仍没有循证医学证据。大剂量使用激素后的不良反应风险则应重视,如继发肺曲霉菌感染、肺金葡菌感染、骨质疏松、股骨颈坏死等。免疫球蛋白的作用不确切。 在没有确切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良好的呼吸、循环等支持治疗,能为自己身体免疫系统消灭病毒做好充足而坚实的后盾!
导读
武汉方面称,对本次的疫情初步印象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不强,不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但持续人传人的风险较低;疫情可防可控
随着检测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预计新增病例还可能继续增加
文丨新华社记者
据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消息,关于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病例有关情况(2020年1月18日)如下:
1月19日,武汉市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综合防控工作答记者问。据新华社消息,受访专家和政府工作人员称,随着各项工作防控措施的实施和落实,疫情可防可控。
问:1月17日、18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在公布的信息中,我们注意到有新增病例,可否说明一下原因?今后还会出现新增病例吗?
湖北省医疗组专家、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黄朝林:武汉市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后,国家相关科研机构迅速研发出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随后进行技术优化。1月16日,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国家下发的试剂盒后,开始对武汉市送检的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16-17日,国家、省市专家组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综合判断,分别确认了4例、17例患者。随着检测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预计新增病例还可能继续增加。
问:能否介绍一下新增病例的发现和确诊过程?
湖北省医疗组专家、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黄朝林:疫情发生后,武汉市强化了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对发热伴肺炎患者的筛查工作,对排除已知病毒(包括流感、腺病毒、SARS、MERS等)感染的病毒性肺炎患者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同时采集标本送检,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国家、省市专家组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综合判断,最终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
问:能否对疫情当前形势做一个初步的判断?疫情可防可控吗?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李刚:结合已知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报告,以及前期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目前综合判断,对本次的疫情初步印象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不强,不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但持续人传人的风险较低。随着各项防控措施的实施与落实,疫情是可防可控的。病例中多数以轻症为主;累计追踪到的763名密切接触者中,已解除医学观察681人,密切接触者中暂未发现相关病例。
问:能否介绍当前患者的救治情况?救治效果如何?病人可治吗?
湖北省医疗组专家、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黄朝林:武汉市高度重视患者救治工作,集中患者、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收治,将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全部收治在我市定点医院,采取一人一医疗团队、一人一诊疗方案,开展规范诊疗。国家先后派出5名呼吸内科、感染科专家,与湖北省26名省、市医疗专家组成联合医疗救治专家组,采取轮班制,24小时值守市定点医院,负责对病例进行指导和会诊,参与危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同时,从全市抽调一批医疗骨干支援市定点医院,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截至1月17日已治愈出院19例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总体是可治的。
问:武汉市作为一个拥有近千万人口的国际化大城市,此次疫情发生后,在防范疫情扩散方面已采取了哪些措施?春节、元宵两节将至,武汉市还将采取哪些举措?
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邂馨: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市构建多层次联动机制,组建强有力工作专班,快速应对处置疫情,全力救治患者,努力防范疫情扩散。在防范疫情扩散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在全市部署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工作,各区对密切接触者实施“一人一档、一区一督导执法”,采取社区干部、社区网格员、社区医务人员“三包一”的方式,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分类监测管理,家属及其他一般人群密切接触者由区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户随访,每日一次,累计1.21万人次。泰国、日本诊断病例的国内密切接触者正在开展追踪和医学观察中。
(二)实施联防联控。加强部门协同,压实主体责任,细化任务分工,严防疫情扩散。
一是实施出境离汉人员管控。加强对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的管理,自1月14日起,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迅速安装红外线测温仪35台,配备手持红外线测温仪300余台,各区正在陆续加大配备力度;在“三站一场”设置体温检测点、排查点,加强离汉旅客体温检测工作;对出现发热的旅客进行登记、发放宣传册和口罩、免费办理退票或改签手续、指导转诊到辖区医疗机构,并进行登记报告。截至1月17日,共开展体温检测近30万人次,发现16名发热人员,均已排除阳性病例。1月19日,武汉再次部署出境离汉人员检测排查工作。同时,对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强化进行“日消毒”和“每班次通风”。
二是强化市场监管。继续加大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休市后管控力度,开展卫生学调查,对发现病例集中隔离治疗、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对市场及有关区域进行环境卫生处置;24小时管控市场及其周边出入口;对其废弃货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对全市农(集)贸市场和各类经营场所进行整治,坚决禁止活禽销售,严禁非法养殖、加工、经营各类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转运贩卖野生动物。对全市农(集)贸市场和各类经营场所进一步加强清洁、消毒、通风管理。
三是加强人群集中活动管理。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加强春节期间大型公众聚集性活动的管理,减少大型公众聚集性活动。对集中居住和人群密集单位,辖区卫生健康部门将指导、督促开展晨检工作。
四是严格发热门诊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对发热病人及时开展检测、排查和对症治疗,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72个,日均处理发热病人2000余人。
五是加大爱国卫生运动力度。从1月12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整治环境,清洁家园,干干净净迎佳节”为主题的为期3个月的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近千个单位1万多人参加爱国卫生运动活动,除四害、清运垃圾、清理卫生死角、开展健康教育等,促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下一步,武汉市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发热人员监测,做到患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二是继续加大农(集)贸市场管控,坚决禁止活禽销售,严厉打击野生动物交易;三是继续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城乡环境整治,有效预防冬春季常见病;四是继续加大患者救治力度,全力做好重症患者救治,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五是继续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切实保障广大居民和医务人员身体健康;六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疫情防治相关知识。(完)
(本文来自新闻原创付费阅读网站“财新网”。点击文末阅读全文订阅,可畅读本公号和财新网所有精彩文章。谢谢!)
热门文章:
药还怎么审
和睦家天价易手
他们为何吃药成瘾
国产肿瘤免疫药圈地
肿瘤用药基因检测乱象
争议国家版辅助用药目录
带量采购动了医院的奶酪
一种误诊漏诊率近9成的疼痛
为什么每年走失50万老人?
压床:ICU不能承受之重
在中国研发孤儿药
百白破疫苗忧患
尘肺病案中案
变色的“淡蓝
罕见病移民
更多相关文章:
特写|口罩涨价,各地这样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20-01-19] 春运季节已经开启,随着更多新增病例的披露,人们担心武汉肺炎疫情向更大范围扩散。湖北省医疗组专家、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黄朝林明确指出,随着检测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预计新增病例还可能继续增加。各大城市的防控进展如何?
从12月31日疫情对外公布开始,疫情的发布均停留在武汉卫健委层面。1月19日,据财新记者了解,国家卫健委表示,其他城市如发现病例会进行官方通报。而此前记者询问时,均表示具体疫情发布仍由属地负责。
最早的病例于12月上旬就医。前几日,武汉方面对外实行人员检测报告制度开始升级。武汉市副市长陈邂馨今日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武汉市已构建多层次联动机制,组建工作专班。自1月14日起,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和客运码头等交通枢纽设置体温检测点、排查点,对出现发热的旅客进行登记,发放宣传册和口罩,指导转诊到辖区医疗机构,并进行登记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财新记者了解到,1月17日起,武汉天河机场对发热旅客采取临时隔离措施,免费办理退票或改签手续。
武汉通报新增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病例[2020-01-19]
据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消息,关于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病例有关情况(2020年1月18日)如下:
2020年1月17日,国家和省市专家对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筛查的、各医院发热门诊发现并收治的不明原因肺炎部分病例,依据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以及采用优化后的检测试剂盒检测出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结果进行综合研判,新认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17例。
17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5例;60岁以下9例,60岁及以上8例,年龄最小的30岁,年龄最大的79岁;发病日期在2020年1月13日前;首发症状为发热、咳嗽或发热伴咳嗽;3例为重症,其余病情稳定,除2例病情危重暂不适宜转运外,其余15例均已转运至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集中治疗。
不明原因肺炎忽现[2020-01-18]
2019年末,一场“不明原因”肺炎袭击湖北武汉。它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导致,而“冠状病毒”一词,唤醒了人们对16年前另一场影响深远的“不明原因肺炎”的记忆。中国的疾控系统再度面临检验。
2020年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引发此轮肺炎的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据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下称武汉卫健委)1月16日晚发布的通报,武汉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1例,已治愈出院12例,在治重症5例,死亡2例,另有累计763名密切接触者被追踪,644人已解除医学观察,119人尚在接受医学观察,但在密切接触者中还没有发现相关病例。
这些患者的感染源多指向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财新记者走访发现,该市场位于武汉市江汉区的闹市区,距汉口火车站不足一公里。2019年40天“春运”期间,该站曾发送旅客550万人次。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财新网。
版面|赵今朝 张阳
本文首发于财新网
我们坚持并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授权、投稿及爆料请联络财新健康管理员
邮箱:[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Fiona 1861289198
导读
如果同时符合这三类条件,将被列为“武汉新型病毒感染疑似观察病例”。 来源:“八点健闻”微信公众号 作者:健闻毛晓琼 武汉肺炎新的确诊病例突然增加了,1月17日新增17例,16日新增4例。 泰国和日本出现3例确诊病例,中国香港、越南、新加坡等地出现了疑似病例。 但内地在武汉之外没有报告,很可能是其他地区没有对该病毒进行检测,这种情况也许会发生变化。 相比SARS,新冠状病毒在致死率和传染性两方面都比较温和。 春运期间预计有30亿人次客流,外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香港卫生署和WHO推荐的防护小贴士都可以参考。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简称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还在延续,新认定的确诊病例突然增加了。
今天(1月19日)凌晨0点43分,武汉卫健委官网发布公告,1月17日,新增17例确诊病例。之前一天(1月16日),新增4例。
在这21例新增病例之前,1月3日以后,中国内地再没有出现过新增病例。
截至1月17日24时,武汉累计报告2019-nCoV肺炎病例62例,已治愈出院19例,在治重症8例,死亡2例。
吴晔婷 制图
武汉之外,泰国和日本一共出现三例确认来自武汉的2019-nCoV肺炎病例,泰国的两例患者之间发病并无相关性。 另外,中国香港特区、越南、新加坡等地也出现了疑似病例,但均未确认和2019-nCoV有关。香港疑似病例最多,截至1月18日中午12点,共90例,其中76例已出院,未出院的均为1月14日后才报告的病例。
海外病例的新增,给内地即将踏上旅途的人们带来了疑惑,内地除武汉以外的城市都没有收到疑似病例的报告,这真实吗?
曾从事SARS研究的北京大学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中国其他地区没有对该病毒进行检测。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情况来看,2019-nCoV的危害性不算高,流行病毒学家、纽芬兰纪念大学终身教授王培忠表示,相比SARS,2019-nCoV在致死率和传染性两方面都比较温和。
尽管如此,毕竟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在没有官方信息的情况下,诸如“1月18日一家香港媒体报道称深圳和上海已经发现了疑似病例,消息尚未得到证实”,“急诊科医生穿上SARS期间的防疫防护服接诊”等等信息,还是有可能让春运中的旅客感到忐忑。
根据国新办的预测, 2020年春运期间,中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约30亿人次。 日本确诊病例的通告,图片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官网截图 泰国日本共确认三例患者,美国开启最初级警戒 1月19日凌晨,武汉市卫健委官网连发两条公告。 公告称,在规范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优化后的检测试剂盒,对全市发热门诊隔离治疗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采样监测,共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17例,患者发病日期在2020年1月13日前,其中重症病例3例。 而1月18日也是凌晨发布两条公告,1月16日新增4例,病情稳定,无危重症。这些患者的发病时间集中在1月5日至8日,均在华南海鲜市场休市以后。 此前,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管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冠状病毒最长潜伏期是15天,内地自1月3日以来再没出现过新增病例。如果接下来几天不再出现新感染病例,可以判断此次疫情已经得到控制。 话音刚落,事与愿违。 18日的公告提到,泰国和日本各出现一例来自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其中日本患者为一名居住在神奈川的30多岁男子,此前曾到过武汉,目前已经康复出院。泰国病例为一名61岁的武汉籍中国游客,女性,目前正在当地医院治疗当中,病情控制稳定,预计近日即可出院。 根据泰国公共卫生部官网1月17日的消息,泰国已经出现了第二例武汉肺炎病例,患者为一名74岁的中国女性,该乘客于1月13日从武汉飞赴曼谷,同样是在机场被检测出疑似症状后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目前,该患者也在泰国当地接受治疗,病情稳定。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分部近日表示,对于中国以外地区确诊武汉肺炎病例并不感到意外,未来不排除会进一步扩大影响,并告诫各国做好疾病防控准备。但基于目前情况,世卫组织仍然不建议限制地区贸易与旅行。 周五(1月16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宣布,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机场将开始对来自武汉的乘客进行筛查,但警戒级别仍停留在1级,即采取通常的预防措施(按轻重程度共分3级,其中2级为警戒,采取加强预防措施;3级为警告,避免不必要出行)。
美国国家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中心主任南希·梅索尼耶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积极主动并做好准备至关重要。”尽管美国可能在某个时候会出现病例,“我们认为目前病毒传播给公众的风险很低。”
图片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官网 2019-nCoV致死率和传染性均比SARS温和 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收到中国分享的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信息,并正式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2019-nCoV)。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表示,中国对此反应非常迅速。 截至目前,已经有两名确诊感染的患者死亡。 较早死亡的患者61岁,因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入院,同时患有腹部肿瘤及慢性肝病。2020年1月9日晚心跳停止。 后一名死亡患者69岁,于1月4日转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救治,入院时患有严重心肌炎;肾功能异常;多脏器功能受损严重;胸部CT提示肺纤维病灶及胸水、胸膜增厚,考虑有肺结核、胸膜结核疾病,于1月15日凌晨因抢救无效死亡。 可以看到,两名病人本身都患有多种严重的基础疾病,WHO曾在声明中指出,死亡患者有其他健康问题——也就是说,死亡患者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并发症引起,不能直接算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快速致死”。 2019-nCoV的危害性究竟有多大? 流行病毒学家、纽芬兰纪念大学终身教授王培忠表示,“学界判断一种病毒的危害性时,一般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致死率,二是传染性。相比SARS,2019-nCoV在这两方面都比较温和。” 王培忠早年参与过SARS的防治研究工作,根据他掌握的数据,SARS的致死率在13%左右。而目前的2019-nCoV,确诊45例(他接受采访时的数据),死亡2例,即便忽略死亡患者本身的健康因素,致死率也仅为4%左右。 从传染性来看,当年的SARS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人传人的概率很高,出现了很多家庭、医院和社区聚集性感染的特征。而在之前确诊的45例患者中,只有一起家庭聚集性病例,为夫妻两人。其中,丈夫是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的从业人员,先发病,妻子随后感染,但她否认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暴露史。 王培忠表示,即便如此,也不能确定2019-nCoV能够人传人。“不排除妻子在接触其它东西的情况下感染了病毒。就目前情况来看,最多也就是有限地人传人,所谓的有限人传人,是指原发病例传到第二代病人身上以后,第二代很难再传给第三代。”
为何内地其他地区没有报告疑似病例? 截至目前,武汉是内地唯一报告了2019-nCoV感染的肺炎患者数据的地区。对此,有人在网上戏称,2019-nCoV是“爱国病毒”,只在国外和武汉当地传播。
吴晔婷 制图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曾经认为,原因很可能是其他地区没有对该病毒进行检测。 “无论是去香港还是国外,出境都会有检疫的要求,尤其是来自武汉的话。但国内无论是医院还是其他场所都没有收到要求,关注来自武汉的发热病人,而一般的感冒,患者本人也不会去检测冠状病毒。” 某诊所医生魏玮更是直言,“因为我们没能力给每个武汉周边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居民做2019-nCoV检测。而其它国家可以用我们提供的病毒序列信息,给每个跟武汉有交集,甚至扩大范围到从中国入境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做检测,并快速得出结论。” 世卫组织传染病建模合作中心17日发表了一篇报告,通过海外通报的感染者数量,结合疾病模型分析,推算出截至1月12日武汉市感染者的数量在427人到4471人之间,精确数字为1723人,远远高于目前的确诊人数。 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朱华晨接受媒体采访时评论,报告所采用的建模测算思路没有问题,但准确性有待商榷,尤其是在已知参数较少的情况下,黑箱输出的最终结果可能会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世卫组织发言人则表示,推算数据不代表官方立场,但他们仍然欢迎此类分析,因为模型分析有助于他们为部分国家或地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防控建议和工具。 内地其他城市没有病例的情况可能很快就会发生变化了。
据香港媒体报道,深圳和上海有可能发现3例疑似病例,不过这个信息尚未得到证实。
而《财经》报道,内地部分医院已经启动了紧急排查工作。 近期在北京个别医院看感冒门诊的市民,会被医生要求多填多填一张单子——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观察病例门诊清单(暂行),单子共有三大内容:流行病学史(是否于近期到过武汉)、是否发热、以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果同时符合这三类条件,将被列为“武汉新型病毒感染疑似观察病例”。
这张单子的出处,依据的是首都医学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近日制订出的一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 如果满足以上条件,医院就要报告给所在地的省级疾控中心,并采集病人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判断是否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如果同源,再交由国家疾控中心复核后,由国家卫健委疫情领导小组下设的诊断组评估确认。 春节外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近日WHO发布了针对疑似2019-nCoV造成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管理临时指南。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预防才是更值得注意的事项。 春节期间,不管是要去武汉的朋友,还是有亲朋好友从武汉来,都要密切做好预防措施。 香港卫生署为市民外游提供了详细的预防措施:
1.避免到访医院,如有必要到访医院,应佩戴外科口罩及时刻注重个人和手部卫生; 2.避免接触动物(包括野味)、禽鸟或其粪便; 3.
导语: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病毒有何新进展? 自去年12月底武汉地区暴发的“不明肺炎”中国疾控联合专家组上周宣布初步判定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1月13日通报截图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情况昨日晚间最新通报称,2020年1月12日0—24时,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治愈出院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报告。 截至目前,武汉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1例,已治愈出院7例,在治重症6例,死亡1例,其余患者病情稳定,患者均在武汉市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隔离治疗。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763人,已解除医学观察76人,尚在接受医学观察687人,密切接触者中,没有发现相关病例。 1月12日,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联同武汉中心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悉尼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在virological.org、基因库网站GISAID联合公布了其中一个武汉不明肺炎感染个案的基因排序。 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 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英语:GISAID Initiative,简称GISAID)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建立于2008年5月,是由全世界一组权威的医学科学家组建,该组织致力于改善流感数据的共享。共有包括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超过70位顶尖科学家签署了这份协议。GISAID提供一个包含可以让公众访问的数据库平台。GISAID在其网站首页“聚焦”发布了中国疾控中心、中科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上传的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图谱消息,并称这对于研发该种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诊断及新型干预策略的研究十分重要。 在基因库网站GISAID首页 在基因库网站GISAID首页2019新型冠状病毒电镜照片 GISAID网站介绍称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中发现的某些冠状病毒相似,但有别与此前发现的SARS\MERS冠状病毒 初步谱系分析结果(局部) https://nextstrain.org/groups/blab/sars-like-cov 注:基因序列可在GISAID官网(需注册)、http://virological.org/t/initial-genome-release-of-novel-coronavirus/319下载 病毒系统发育树显示来自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6个样本结果,武汉冠状病毒以红色表示,而相关的SARS样冠状病毒以蓝色表示。 此前多国医学专家在美国《科学》网站表示要求中国分享包括基因测序谱在内的流行病学与病理性学信息,以便联合研究疾病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特截图 世界卫生组织(WHO)随后在官方推特也发表声明,收到中国疾控部门的基因谱数据,并将此次检出之病毒命名为2019-n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基因序列使各国能够开发特定的诊断工具,快速识别并治疗感染者,确保更好的治疗结果和病毒控制。世界卫生组织(WHO)重申,继续在中国开展调查,以确认病毒源头和动物宿主至关重要。对于中国针对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调查和在武汉实施的应对措施,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其质量是能够保证的。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袁国勇在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的记者会上表示,根据病毒基因图谱,将其相关图谱的基因排序与网上其他排序比较,最接近的是浙江舟山蝙蝠类SARS冠状病毒。 根据病毒基因图谱,此新型病毒与浙江省舟山蝙蝠的冠状病毒基因最接近 涉及武汉肺炎的新病毒属于冠状病毒2B分型,其基因排序与SARS病毒的基因有73%相同,而且与两种从蝙蝠身上找到的病毒属“近亲”。 爱丁堡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Andrew Rambaut根据发布的基因谱分析出,该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相关的Sarbecoviruses成员(冠状病毒属的一个亚属)具有89%的相似性。
美国非盈利组织环保生态健康联盟(EcoHealth Alliance)副主席、疾病生态学家Kevin J Olival也在其推特上发布其基于RdRp的410bp的初步分析的系统发育树表明确实武汉冠状病毒与SARS相关的冠状病毒进化枝有簇聚关联。
Kevin J Olival发布的关于武汉肺炎的冠状病毒系统发育树 整体而言,此次涉及武汉肺炎的冠状病毒,都是类似蝙蝠类SARS病毒,但仍是一个新型、类似SARS的冠状病毒。 蝙蝠是一类很特别的动物,它们是哺乳动物,却会飞,也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的免疫系统异常强大,携带多种病毒,本身却不会发病。而且,许多人类爆发的严重传染病是由蝙蝠传播而来。 《中国科学报》近期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饶子和表示,此前发现的SARS冠状病毒、MERS冠状病毒在自然界的天然宿主就是蝙蝠,虽然MERS冠状病毒疫情是由骆驼传播导致。 石正丽等团队在病原学期刊PLoS Pathogens揭示了SARS冠状病毒可能的重组起源 注: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曾在2005年在菊头蝠身上找到了和SARS病毒相似的冠状病毒,并在当年将成果发表于《科学》(Science)。13年之后,石正丽等人终于在云南昆明地区一个小山洞里的蝙蝠身上发现了SARS病毒所有基因组成,并完成了对SARS病毒的基因测序及溯源工作。发现成果发表于病原学期刊PLoS Pathogens上(见截图)
饶子和说,此前数次冠状病毒交手,都是本来以野生动物为宿主的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导致的。这提醒我们,保护好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或许是远离野生动物病原感染的最好方式。减少对蝙蝠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扰,避免这些天然宿主与人畜的密切接触,这对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昨日表示,一名从中国武汉前往泰国旅游的游客1月8日在泰国被确诊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并于当天被送往泰国的医院接受治疗。这也是首例在中国以外地区发现的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称并不感到意外,但可能触发紧急专家委员会讨论。 世卫组织表示,已启动世卫组织内部三级沟通机制(国家、地区、总部),继续与中国卫生部门紧密沟通,鉴于目前情况,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将进一步咨询紧急专家委员会意见,并可能将于近期召开紧急委员会会议对疫情进行评估,但目前仍然不建议对中国实施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 世卫组织在其官网刊载急性呼吸流行病防控全球指南 世卫组织中国代表处也在其官方微博提醒,春节期间计划注意措施,保护自己。 1) 保持手卫生
2) 咳嗽或打喷嚏时捂住口鼻 3) 将肉蛋彻底做熟 4) 避免与呼吸道患者密切接触 5) 避免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或活牲畜 6) 不要随地吐痰 武汉卫生健康委同时提醒,目前正处于冬春季传染病高发季节,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群集中地方,必要时可佩戴口罩。如有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冠状病毒具有高传染性,对所有人,尤其是幼儿、老人、肥胖、孕妇、有基础疾病的这类易感人群来说依然具有较大感染风险。加上春节临近,伴随大量人员流动,或增加疾病防控难度。对此,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所有已经采取的防控措施仍然要继续严格执行,甚至要加强,全力预防可能发生的大流行风险。 来源|梅斯医学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肿瘤”综合整理编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转化医学平台》往期精彩:
1.哪种运动性价比最高,柳叶刀给出答案了
2.89岁屠呦呦再次震惊世界:孩子,这才是你要追的明星!
3. 太突然!德国刚刚突然宣布:一种新型算法DeepMACT,能够看清全身所有癌症转移灶,包括单个癌细胞转移灶。
导读
世界卫生组织(WHO)1月21日发表声明称,武汉肺炎疫情可能存在持续“人传人”情况;WHO将于1月22日召开紧急委员会,以确实是否将武汉肺炎确定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WHO将于1月22日召开紧急委员会,以确定是否将目前的疫情确定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并讨论应对措施。截至目前,WHO尚未建议对中国实行旅行或贸易限制。
文丨财新记者 田佳玮 实习记者 赵佐燕
随着武汉市等多个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卫生组织(WHO)1月21日通过其官方推特发布声明称,武汉肺炎疫情可能存在持续 “人传人”的情况,但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更多的细节来确定“人传人”的范围和程度。
持续“人传人”,指的是病毒可以连续传几代,比如A传给B,B又传给C,C又传给D,这意味着病毒传播能力比初期的动物传人、人传人更强。
WHO将于1月22日召开紧急委员会,以确定是否将目前的疫情确定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并讨论应对措施。截至目前,WHO尚未建议对中国实行旅行或贸易限制。
在境外,继泰国、日本、韩国之后,澳大利亚又发现一例疑似武汉肺炎病例,目前在等待确诊。
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1月21日,一名从中国武汉旅行回来的昆士兰男子出现与武汉肺炎相关的症状。昆士兰州卫生局发言人称,该男子正在接受隔离治疗和进一步检查。目前还没有确诊。
昆士兰州卫生局的一位发言人告诉财新记者,该男子已经“康复”,但是他们需要等待几天才能获得测试结果,以确认他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昆士兰卫生局表示,正在“密切监视”该病毒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并与其他州的卫生当局合作以应对未来任何不确定的情况。昆士兰卫生局敦促任何从武汉旅行回来,在14天内出现呼吸道症状的人,应该立即去看全科医生。
澳大利亚首席医学官墨菲(Brendan Murphy)于1月21日表示,澳大利亚政府正在采取一切必要的预防措施,将从即日起对从中国来的旅客进行检查。边境安全部门和新南威尔士州卫生局将派驻人员,对从武汉抵达悉尼机场的三班定期航班进行三重检查。
“如果有人发烧或怀疑自己可能患上这种疾病,或者他们被怀疑有相关症状,那么新州卫生局将按照我们的正常边境安全和生物安全规程进行跟进。”
他说,相关部门还将向所有乘客提供英语和普通话信息手册,概述这种疾病可能带来的症状,并要求他们在边境出示身份证件。另外,澳大利亚政府还将在中文媒体上进行一些特定的消息传播,主要针对说中文的人群。
1月20日,韩国发现首例确诊武汉肺炎病例,患者是一名中国籍的35岁的女性,目前正在韩国国家指定的医院接受治疗。
韩国疾控中心目前正计划成立一个本地防灾工作组,以加强对社区患者的监视和联系管理,并在特殊时期,例如新年假期期间运营一个24小时紧急防御系统。从武汉到首尔仁川国际机场每天有八班航班,机场目前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包括监控个人发烧,收集健康状况文件并分发警告信息,进行隔离治疗等。
日本厚生劳动省于1月15日确认了首例由武汉肺炎样病毒感染的病例。该患者为男性,年龄在30-39岁之间,居住地在日本。
日本成田机场目前正在加强对入境人员的检疫控制,从武汉来的乘客必须报告自己是否发烧、咳嗽或有其他症状。机场使用热成像照相机监测抵达的旅客。
厚生劳动省在主页“FORTH”上向旅行者发出警报。截至1月5日,121个与该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已被识别并在医学监督下接受进一步的观察。
泰国目前确诊的病例有两例。1月13日,泰国发现第一例确诊感染病例,患者是一名61岁的女性;1月17日,第二例病例被确诊,患者是一名74岁的女性。两人都是从中国回来后被确诊。
据泰国公共卫生部1月17日消息,2020年1月3日至1月16日,泰国公共卫生部在素万那普机场、廊曼机场、普吉机场和清迈机场对来自武汉的旅客进行筛查,共筛选了86个航班,13624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符合调查条件的21名患者中,大多数感染了流感病毒,12名患者接受了治疗并出院,其中有两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仍在治疗中。泰国公立和私立医院目前都启动了强化监测措施。
新加坡于1月18日发现第六起武汉肺炎可疑病例,前五个可疑病例已证实与武汉肺炎无关。鉴于中国农历新年期间,将会有大量中国游客赴新加坡旅游。新加坡卫生部决定加强防范措施,将从1月22日起要求所有从中国抵新的乘客在入境时接受体温检测,并给他们发放相关的健康告示传单。
新加坡卫生部已提醒所有医生保持警惕,密切注意最近从武汉回来的疑似肺炎的病例。将隔离有发烧、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或肺炎症状,且在发作前14日内曾到武汉旅行的可疑病例。
印度尼西亚官方称,截至1月15日为止,尚未发现任何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的乘客。但印尼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应对,包括加强对机场和港口入境旅客的健康检查,在附近的巴淡岛和民丹岛对新加坡人进行更严格的检查等。印尼卫生部1月15日表示,已经在全国所有入境检查站安装了热敏扫描仪,以测量入境旅客的体温。
截至1月11日,菲律宾当局称,还没有出现任何疑似武汉肺炎的病例。但早在1月5日,菲律宾卫生部就命令检疫局加强对所有通过机场和海港入境旅客的检查,尤其是那些出现发烧或呼吸道感染迹象的旅客。对于到达的旅客,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旅客,菲律宾机场进行了严格的监视。菲律宾主要机场尼诺伊·阿基诺国际机场的1号、2号和3号航站楼,都配备了新的热扫描仪。
而在与中国有较多商贸联系的柬埔寨,卫生部也在所有机场,包括金边国际机场、暹粒-吴哥国际机场、西哈努克国际机场安装了热扫描仪。此外,卫生部还在高棉-苏联友谊医院,西哈努克医院和暹粒省立医院设立了单独的病房,并配备了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卫生部还对全国范围内的25个国家级和省级卫生部门下发通知,一旦发现病情加剧急性呼吸衰竭病例,应立即采取干预措施。
马来西亚官方称,截至1月20日,马来西亚尚未发现武汉肺炎疑似病例。但在武汉肺炎疫情爆发后,马来西亚政府即对所有国际入境口岸和医疗机构作出提醒,吉隆坡国际机场,以及马来西亚卫生局准备和响应团队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吉隆坡国际机场航站楼的健康检疫中心已做好准备,设置了热扫描仪等仪器。 (财新记者 福林 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自新闻原创付费阅读网站“财新网”。点击文末阅读全文订阅,可畅读本公号和财新网所有精彩文章。谢谢!)
热门文章:
药还怎么审
和睦家天价易手
他们为何吃药成瘾
国产肿瘤免疫药圈地
肿瘤用药基因检测乱象
争议国家版辅助用药目录
带量采购动了医院的奶酪
一种误诊漏诊率近9成的疼痛
为什么每年走失50万老人?
压床:ICU不能承受之重
在中国研发孤儿药
百白破疫苗忧患
尘肺病案中案
变色的“淡蓝
罕见病移民
更多相关文章:
解读|武汉肺炎确诊患者为何突然激增? [2020-01-20] 从2019年底开始出现的武汉肺炎疫情,如今已进入省外扩散、确诊患者数量激增的阶段。
1月20日凌晨,据武汉卫健委最新通报,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18日、19日两日总计新增136名确诊患者,其中18日增59人,19日增77人。相较于16日新增4人,短短四日间,新增确诊患者数目大涨18倍。
几乎同时,北京和广东也分别报告了2例和1例确诊患者,三人均有武汉旅行史。为何新发病例在短短两日内激增?是否能说明已出现人传人的情况?春节将近,下一步应如何防控?
武汉肺炎境外又增一例 多国开始加强入境游客检查 [2020-01-20]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急剧增加趋势。1月20日凌晨,武汉卫健委方面更新的数据显示,1月18日和19日两日共新增136名确诊患者。而在境外,继泰国、日本之后,韩国于1月19日又发现一例武汉肺炎新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处在1月20日回复财新记者采访时称,“在过去的几天中,武汉和中国其他地区报告了新型冠状病毒新病例,这个结果并不意外——这是卫生部门努力增加对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搜索和检测的结果。从目前的传播规律来看(Given travel patterns),有可能出现更多病例。”
WHO驻华代表处的回复还称,中国在快速识别病原体和共享病毒序列方面取得了早期进展,使其他国家能够快速诊断出潜在的新病例。WHO正在与中国、泰国和日本的官员密切合作。随着更多病例的发现和更多分析的进行,我们将更加清楚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方式。随着了解的深入,我们也将会更新和增加我们的指南。WHO敦促各国继续开展备灾活动(preparedness activities)并继续分享信息。快速的信息共享已对响应产生了积极影响。
英国科学家估算武汉肺炎潜在感染人数 世卫称欢迎此类分析 [2020-01-20]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人数还在持续上升中。据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 1月16日,武汉新增4例感染者,分别于1月5日至8日期间发病。泰国卫生部17日通报,已确诊海外第三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
最近,武汉肺炎的事态不断升级,在全国多省份确诊武汉肺炎病例。全国范围目前确诊321例,疑似163例,治愈25例,死亡6例。
2小时前,
湖南确诊 1 例新型肺炎病例
云南确诊 1 例新型肺炎病例
山东确诊1例新型肺炎病例
3小时前,
黑龙江牡丹江发现 1 例疑似新型肺炎患者
4小时前
北京新增 5 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广东省新增 3 例确诊新型肺炎病例
四川确诊首例新型肺炎病例
… … (数据来源于丁香园实时动态)
这些是在中国国内。从世界范围来看,该病毒已确认播散到了日本,泰国,韩国。其它国家和地区仍旧在筛查。
那大洋彼岸的美国目前属于什么情况呢?就在半小时前,CNN报道称,美国已经发现首例武汉肺炎,CDC很快将会公之于众。
近期,太太准备回国过春节。所以我也特别查询了一下美国疾控中心的官方网站(https://wwwnc.cdc.gov/travel)。这是美国人出行和美国医生给病人做咨询最常用的网站之一。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美国疾控中心对去中国旅游的人的推荐和提醒。
很明显,中国的武汉肺炎已经登上了“头条”。美国疾控中心非常及时的对此做了更新。在该界面下,有给旅行者的搜索入口,也有给医生的搜索入口。今天我们要作为旅行者登入看一看:
选择China点击Go之后,可以看到很可爱的鼠年剪纸照片,同时,CDC也广而告之1月25号是中国的农历新年。和普通的游客不一样,回国探亲的人风险会更加高一些,因为免不了走亲访友,大吃大喝,而且难得回国,可能停留的时间也会比较长一些。这些都有可能增加感染武汉肺炎的几率。
CDC对于国际旅游的警示是有分级的,等级越高越危险。
警告(Warning):这是第三级,这一级没有额外的防护措施可以用来抵御相关的风险,所以除了有非去不可的原因,最好就取消这次旅行。
警惕(Alert):这是第二级,这一级需要额外的防护措施来防御相关的风险;
观望(Watch):这是第一级,这一级只要你有相关的常规的疫苗保护和清楚防蚊措施,基本上都会是安全的;
中国旅游目前列在观望级别。很多时候,观望级别只要做好常规疫苗保护和防蚊措施就会安全的。但是,中国的这个武汉肺炎有些许不同。这个肺炎目前传播方式没有最后明确(存在人传人),也没有相关的疫苗可以使用,更没有什么特效药。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行为改善来进行干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传染源和切断可能的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口诀就是:一张口,两只手
不将病毒从口到手—打喷嚏用肘部遮挡
不让病毒在手上滋生—正确洗手,用纸巾关闭水龙头
不将病毒从我的手带到你的手—用Elbow bump代替握手
最后附上最新的疫情地图
Take Home Message
总结: 旅行要想开开心心的去,高高兴兴的回,
清洁你我的手,不让疫情扩散。 相关阅读:
热点(5)-不明原因肺炎,奥巴马出招教你如何预防?
如果想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可以参考:
美国草药(1)-寒冬来了,如何提高免疫力?
美国草药开篇-如何正确认识和选择膳食补充剂?
如果农历新年是要去其它国家旅游的,可以参考
病在预防(12)-美国疾控中心告诉你国际旅行需要注意什么?
参考资料:
CDC
丁香园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
【医疗质量提高从预防做起】
~End~
多支持,点击在看
“武汉肺炎”病例数在增加,北京、广东、上海陆续有确诊病例报告,人群拥挤的海关、火车站、机场等处,越来越多的人戴上了口罩来保护自己,还有一些人戴上了N95防护口罩。说到N95防护口罩,在一些地区已经卖脱销了,这种看起来让人很有安全感的N95口罩,真的比普通医用口罩更有效吗?
那就不见得了。
一.权威机构如何建议?
武汉肺炎的罪魁祸首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虽然医学家们对这种病毒还挺陌生,不熟悉它的秉性,但大家已经很熟悉它的冠状病毒近亲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了,权威机构们参考这两种疾病的防控经验,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策略。
1.世界卫生组织:医务人员对疑似的患者做一般护理时佩戴医学口罩,在一些产生气溶胶(空气中直径为0.01–100μm的颗粒或小滴悬浮物)的操作(例如插管或拔管、吸痰、气道开放吸引、心肺复苏)时用N95及以上级别防护口罩。
2.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医务人员进入新型冠状病毒医学观察人员的房间要使用气溶胶防护(N95及以上级别防护)。如果与患者在一个房间里相处而没有佩戴N95及以上级别防护就被称为密切接触(即认为有被传染的风险)。被观察人员要佩戴外科口罩。
美国CDC的建议要更严格,两大权威机构意见不一致,听谁的好呢?
其实对于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的防控,也有过N95还是普通医学口罩的争论,当时双方的意见也和现在类似,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医务人员对疑似或者确诊的MERS患者做一般护理时佩戴医学口罩,在一些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才用N95防护口罩。美国CDC建议医务人员护理疑似或者确诊MERS患者都使用N95防护口罩。但是对于患者的家人和照顾者,还是仅建议了用一次性口罩。
二.那么到底该选择哪种口罩?
一些专家更赞同世界卫生组织的意见,因为虽然在实验层面,N95防护口罩的密封性和滤过性能比外科口罩更好,不过现实总是出乎意料,不断有研究和荟萃分析发现,在预防医务人员呼吸道疾病传播方面,两种口罩并没有差别。
这是因为,即使有肺炎,普通的呼吸和咳嗽也不太可能产生气溶胶。并且要保证N95口罩有效,需要很好的面部密封。但是N95戴起来太不舒服了,容易佩戴不正确,或者因为不舒服调整口罩无意中造成污染。
其实美国CDC对于另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的防控策略,就有变化。2009年H1N1流感流行时,美国CDC的建议是“密切接触疑似或者确诊的2009H1N1流感患者的医务人员推荐使用N95”,2010年指南就修改为只有产生气溶胶的操作使用N95口罩,一般护理使用飞沫预防措施(戴外科口罩)了。
连医生接触患者都不一定需要N95,老百姓上个街更没有必要用N95了。
也许有人问:“我不怕不舒服,我就要最好的防护,我好好戴N95,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还是不行,你还得选正确的N95型号,就和挑鞋子尺码一样。每个人脸的大小不一样,要有好的密封性,你得挑和自己的脸匹配的型号。怎么挑呢?鞋子是试穿看走路舒不舒服,N95口罩则是要通过一个试戴的过程来评估。受试者需要戴上N95口罩后,再套一个密闭的头套,喷入测试喷雾后,闻不到气味才算合格(如下图)。市面上常见的品牌和型号多为欧美公司研发,不一定都适合亚洲人的脸型,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所以还是要经过试戴才可以达到理想的隔离效果。
细心的读者发现了,我们这里一会说医学口罩,一会说一次性口罩,一会说外科口罩,它们是一回事吗?其实是两回事,如果包装上写着“外科口罩”(SurgicalMask)这4个字,就属于外科口罩,如果是写的“医用护理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这都不是外科口罩,这类口罩透气性能要好一些,同时防护效果要弱一些。
密切接触疑似或者确诊患者,还是戴外科口罩更合适。不过,还是那句话,老百姓上个街戴个普通医学口罩也就可以啦。
选它选它选它
它也行
三.戴口罩,方法一定要正确
具体请参考我们昨天的文章:《没搞清这4点,囤再多口罩也白搭!》。下面是一个佩戴和取下口罩的简短视频,建议大家不要吝啬时间,一定要看看。
*感谢邢伟立医生提供以上关于N95口罩型号和正确佩戴的信息。
总 结
1.去人群拥挤的地方,佩戴外科口罩足以。没有外科口罩,也可以佩戴其他一次性医用口罩。
2.N95虽然防护作用强,但是因为难以正确佩戴,更难以找到自己合适的码,其实戴起来效果并不理想。
3.无论什么口罩,正确佩戴很重要。
4.用肥皂/洗手液和清水搓洗20秒是重中之重(虽然不是本文重点,但值得强调,以下附正确的洗手示意图)。
参考文献:
1. Chung JS, et al. Debate on MERS-CoV respiratory precautions: surgical mask or N95 respirators? Singapore Med J. 2014 Jun; 55(6): 294–297.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uring health care for probable or confirmed cases of novel coronavirus (nCoV) infection: interim guidance, 6 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