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药就是等死,为什么不能先试试这些药? 2020-03-03未分类 前两次的推送 1.已经更新6版的诊疗方案,我还想提点建议 2.新冠病毒值得害怕吗? 主要想说的是第6版诊疗方案里推荐的那些抗病毒药物和中药。今天在微博上有人留言说:不知道什么药真的有效果,不用这些药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等死吗? 这样想的人估计不少,所以今天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不是不用这些药就肯定会死 从目前的病例统计来看,确诊病例77262,死亡病人2595,病死率3.35%,所以感染后哪怕发病了,也是96%以上机会可以活下来,而不是不用这些药就会死。 有人可能要说,这正是按诊疗方案用了这些抗病毒药物,以及那些中药,才有这么多人活下来了。现在国外也有不少病人了,这些国家也没有按我们的治疗方案用这些抗病毒药和中药,他们的病人情况如何呢? 目前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累计确诊205人,总共死亡4个,病死率1.4%。日本(不算钻石公主号)+韩国+新加坡,总共确诊1069人,死亡8人,病死率0.75%,病死率反而比我们还低。 其次,不用这些药,就不能治疗了吗? 显然也并不是,被感染后出现了身体状况,即便没有用这些抗病毒药和中药,依然还是有很多治疗可以用。 比如发烧烧得厉害了,可以用退烧药,如果有脱水了,而且不能进食,可以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果有缺氧了,可以吸氧或者上呼吸机支持。这些治疗方法,也是经过临床验证过的,才在临床中使用的。 通过这些对症和支持疗法给身体提供支持,帮助人扛过急性期,扛到免疫系统控制并清除病毒的时候,也是一种治疗,住院病人都会做这种支持治疗,其它国家也主要是做对症支持治疗。 反正没有效的药,为什么不能先试试这些药? 一个新的病毒,我们要找到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就其它人冠状病毒而言,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发现,我们也知道它们是导致普通感冒的常见病毒,如果有药物能治疗它,自然市场非常大,但60年过去了,依然没有研发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SARS和MERS的冠状病毒和这次疫情的冠状病毒有些类似,都可以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我们也知道它们危害非常大,也都想有药物可以对付他们,但SARS发现17年了,MERS发现7年多了,目前依然也都没有研发出抗病毒药。 再看一个我们都引以豪的例子,青蒿素治疗疟疾。在最终确认青蒿素是有效抗疟药之前,523项目组调查里2000多种中药,觉得640种可能有抗疟效果,然后在小鼠模型上试验了380多种提取物,最后才筛出了一个青蒿素[1]。 如果没有经过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以及临床试验,假设按现在诊疗方案的思路,以可能有用为依据,把2000多种药都直接推荐到抗疟治疗里去,让医生直接给病人用,哪怕最后验证出了一个青蒿素,那用了另外那1999种药的那些病人,就活该做小白鼠吗? 就药物而言,只要进入身体里,就会被人的免疫系统识别,最后要经过肝脏代谢,最后要经过肾脏排出,这个过程,就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肝损伤、肾损伤,有的还可以诱发细胞突变致癌。 正是因为有这些风险,所以这些药要用在人身上之前,需要先经过体外细胞层面的试验,再经过动物试验,再到人体的临床试验,一步步验证了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后正式应用于临床。 随便抓个药,哪怕体外和动物试验证实有效,最后在人身上同样证实有效,可能性不会超过百分之一,而所有的药又都有不良反应,有的不良反应甚至是致死,所以在明确安全性和有效性之前,不能随便用药,更不能随便写进国家级的诊疗方案里。 如果是已经在临床上应用的药物,要在一个新的适应症上使用,同样也是要先经过伦理审核,再让受试者有充分知情同意再进行临床药物试验,验证了有效性才可能被作为指南的推荐药物。 这些原则不是针对中药,也不是针对西药,而是针对所有的药物,否则用了不是对病人更好,而是让病人承受更多的伤害。 现在,第6版诊疗方案里推荐的那几个抗病毒药,比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现在就有新的临床数据说没用。 再比如,磷酸氯喹已经在红头文件警示剂量安全问题了。 这两种药还只是我们的诊疗方案里的20多种药里的2种,剩下的还有很多因为严重不良反应被药监部门警示过的中药注射液。 这些暴露了的问题,发个红头文件警示一下很容易,那些被用了这些药的病人的感受,有人考虑过吗? 被病毒感染躺在病床上已经够可怜了,在这个时候还被用这些有效性完全没验证过,剂量安全都没搞清楚的药,他们也是和你我一样的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一只只小白鼠。 相关阅读: 什么是有效的药? 你说那些没用,为什么我用了就见效呢? 这不能吃,那不要吃,孩子病了就让他扛?